黃智海居士:阿彌陀經白話解釋(3)


 2011/5/14    熱度:4342    下載DOC文檔    

姚秦(1)法師(2)鸠摩羅什(7)譯

    (解)這部《阿彌陀經》本來是西域(就是現在的印度國)的梵語(印度國的文字)。在從前南北朝的時候,泰國有一位精通各種經書的大法師,名字叫鸠摩羅什翻譯成功中國文字的。(這一句說明這一部《阿彌陀經》是某人翻譯的。在念這部《阿彌陀經》的時候,這“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的一句,是不要念的。)

    (釋)(1)姚秦:我們中國,在南北朝的時候,亂的很,分了好幾國,都是自己稱皇帝的。那人時候,前後兩個秦國,一個秦國的皇帝姓符,名字叫堅,所以大家稱他做“符秦”,也稱“前秦”;後來被姚苌奪了皇帝,雖然仍然叫秦國,但是皇帝改了姓姚的,所以大家稱他做“姚秦”也稱“後秦”。

     為位法師是姚秦時候的人,所以稱他做“姚秦三藏法師”。

     (2)三藏法師:三藏是指“經、律、論”三種。藏字是包藏的意思。因為“經、律、論”三處都包藏著許多的道理在內,所以叫“三藏”:就是“經藏(3)、律藏(4)、和論藏(5)”三種。

     這位法師是精通這三種學問的,所以稱他做“三藏法師”。

     法師是精通佛法的出家人,能夠把佛法來教導世人的。

     (3)經藏:是佛說的各種經。“戒”、“定”、“慧”(6)的道理在經藏裡都講到的,有過講“定”的地方最多。

     (4)律藏:是講應該守的各種戒。譬如我們世間的法律一樣的。律藏是專門講一種“戒”的道理。

     (5)論藏:是專門講許多佛法的道理的。論藏是專門講一種“慧”的道理。

     (6)戒、定、慧:“戒”是自己禁戒自己,不但是不做種種產惡事,就是惡劣的念頭也一些不轉。“定”是一心一意,專誠用功佛法,不去轉一絲一毫別種念頭。已經講明白進的。戒、定、慧三種道理,實在是佛經裡要緊修的,能夠在這三種道理上用功夫,才可以把一個人的種種壞處漸漸去掉。

     (7)鸠摩羅什:是法師的名字。法師是印度地方中天竺國人,生在蔥嶺東的龜茲國。他的父親,名字叫鸠摩羅琰,做過宰相的,他七歲的時候就明白佛法的道理,後來就專心功,精通佛法。、

     符堅聽到了他的大聲名,就派一名將軍,叫呂光的,去攻打龜茲國,接法師來,等到呂光接到了法師,回到涼州地方,姚苌已奪了皇帝的位,所以在涼州住了幾年。後來姚苌的兒子姚興做了皇帝,才把法師迎接來,就拜他做了“國師(8)”。

     (8)國師:是皇帝拜他做師父的尊稱。皇帝拜了他師父,就請他在全國各地傳揚佛法了。

     (9)譯:譯是翻譯的意思。中國所有的佛經,本來是許多很高明的大法師把梵文翻譯成中國文字的。這部《阿彌陀經》就是鸠摩羅什翻譯出來的。

      他所翻譯的佛經,總共有390多卷。凶差不多要死的前幾天,對了許多人說道:我翻譯的佛經,若是沒有翻譯錯,那末我死後,燒起我的身體來,我的舌頭不會爛的。後來他死了,就照佛教的規矩,把他的身體火化了,身體燒得一些沒有了,獨有一條舌頭還是好好的沒有燒去。所以可見得他所翻譯的這部《阿彌陀經》是決定沒有錯的。

     如是我聞:一時(2)佛捨衛國(4)祗樹給孤獨園(5)

    (解)我親自聽得佛陀這樣說的。有一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以後簡稱佛)在捨衛國的一個花園裡,這個花園叫祗樹給孤獨園。(這一句說明佛在什麼地方。)

    (釋)1)如是我聞:這一部《阿彌陀經》雖然是釋迦牟尼佛說提,但是佛說過了,當時並沒有記下來。後來佛的堂弟,就是佛的弟子,名叫阿難的,恐怕日期長久了,大家都記不得,所以特地把佛所過的佛法,一句一句的都編集起來。

     “如是我聞”的“如是”兩字,是“這個樣子”的意思,就是總指這部經。“我”字是阿難自己稱提。

      佛差不多要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問佛:“將來編集起佛經來,開始第一句怎麼樣說法?”佛回答阿難道:“佛旨第一句一定要有用‘如是我聞’四個字才可以證明的這種經都是你阿難自己親聽佛說的,不是從旁人那裡聽來的。”因不佛這樣吩咐過阿難的,所骒阿難編集的各種佛經,開頭第一句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的。

    (2)一時:是有這麼一個時候的意思。因為“時候”各處不同的,所以不能夠說定某年某月。譬如說我們現在用的陽歷正月初一,在陰歷還是十一月。又像夏朝的十一月到周朝就算是正月了;又像忉利天的一晝一夜,在我們這外世界已經是一百年了;夜摩天的一晝一夜。在人間已經是二百年了;所以佛經上講到佛法的時候,都渾說一個時候,不能夠就定是在什麼年份、月份,就為這個緣故。

    (3)忉利天、夜摩天:在後面解釋“無量諸天大眾俱”一句裡會詳細講明白的。

    (4)捨衛國:捨衛國“是一個大國的名,就是現在的印度的地方。

    (5)祗樹給孤獨園:是捨衛國內的一個花園。捨衛國有一位有財、有勢、有學問、不道德的人,名叫“須達多”。他時常周濟窮苦的人,所以都叫他“給孤獨長者”。

     那個時候,捨衛國的國王有一個太子,名叫“祗陀”他有一個花園,叫“逝多園”園內有很多的樹木,這位長者想問祗陀太子買下這個花園,在園內造一些房屋,請佛來說法。太子假意不肯,說要把金子鋪滿這個花園的地,才肯賣給你。給孤獨長者聽了,就拿出自己家中提金子來,鋪在花園的地上。那太子看他誠心的很,就把這個花園送給他了。後來就把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做了這個花園的名字,所以叫做“祗樹給孤獨園”。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