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海居士:阿彌陀經白話解釋(8)


 2011/5/14    熱度:3733    下載DOC文檔    

捨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解)佛又叫捨利弗道:那個世界,為什麼叫他“極樂世界”

  其中(1)眾生(2),無有眾苦(3),但受諸樂(4)故名極樂》

  (解)因為生到那個世界中去的許多人,沒有種種的苦惱,只有享種種的快樂。所以叫做“極樂世界”。(這一段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沒有苦惱,只有快樂。)

  (釋)(1)國:在這部《阿彌陀經》中,除了“捨衛國”的“國”字外,其它所有的“國”字,都是作“一個大千世界”解釋的。因為一個“大千世界”中,就有一尊佛做“教主”(5)。

  這一個“大千世界”,也就稱做“國”。若是做我們現在所稱做“國”的講起來,單是一個“南贍部洲”,就已經有許多的大國、小國;那是一個“大千世界”國,要有有無窮無盡的“國”了。

  但是這種“國”都是人的“國”。不是佛的“國”。下面解釋中,凡是講到“國”的地方,都是說“佛國”的,就是一個“大千世界”。

  這裡的“其國眾生”的“國”字,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說的。

  (2)眾生:“眾生”二字,除了佛,都可以叫的。菩薩、緣覺、聲聞、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都是“眾生”。但是這種說法是普通的說法。

  這部《經》裡所說的“其國眾生”的“眾生”雖然其中也有天道、人道兩種,但是已經都成了菩聲聞的聖人了,決定沒有“凡夫”在那裡的,何況“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四種惡趣就更沒有了。

  (3)眾苦:眾苦”二字有許多說法:有“三苦”、“十苦”、“一百十苦”種種的分別。最普通說的,有八種苦,那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無論你富的、貴的,都是免不了的。

  一、第一種苦叫“生苦”就是一個人在娘肚子裡的時候,氣悶的不得了,娘吃些熱的東西下去,就像火山旁邊一樣的熱;娘吃些冷的東西下去,就像在冰山旁一樣冷,娘吃的飽了,又像一座山壓下來一樣的重;等到要生下地的時候,像是兩座山把他夾住了,硬在這兩座山中間鑽出來,那些痛苦都是說不盡的,所以小兒生下來,總是哭就是這個緣故。

  二、第二種苦叫“老苦”就是人到了老的時候,苦惱得很,要看什麼東西,眼光看不明白了;要聽什麼說話,耳朵聽不清楚了;要吃什麼東西,牙齒脫落了,咬不動了;要走到什麼地方去玩玩,腳又沒有力了,走不動了;冷起來,格外怕冷,熱起來,格外怕熱;交什麼節氣的時候,又要覺得腰酸背痛了,這種苦,哪裡說得盡呢?

  三、第三種苦叫“病苦”。生病是最公道的;那怕你富的、貴的人,病起來和貧的、賤的人一樣的。要吃,吃不下;要睡,睡不著;要走,走不動;肚子裡種種的難過;渾身種種不舒服;還要許多極苦的湯藥;厲害的病,還要覺得痛得不得了,一日到夜叫天叫地;到了這個時候,什麼人能代替呢?有一俗語說得好,叫做“英雄獨怕病來磨”。這是真叫有法沒用處的了。

 四、第四種苦叫“死苦”。個人到死的時候,伸手牽腳,扮鬼臉,看他種種樣子,就曉得這種苦實在是不容易受的;要說話,舌根硬了,不好說了;或是神志不清醒了,或是人雖然人雖然清楚的,喉嚨被痰塞住了、說不出來了;要透氣,氣又逆了,透不轉來了;渾身痛苦,四肢百節,處處象是硬把他拆開來一樣;要死,又偏偏氣不肯斷,死不下去,看了自己家裡的人,真是心痛難熬。這種種的苦,可惜人死了不會說話,所以人都江不很曉得。

  五、第五種苦叫“愛別離苦”。就是極恩愛的夫妻兒女,天天在一塊兒,不肯離開一步的。或是為了求衣、求食,要出門去了;或是碰到刀、兵、水、旱各種災害,只得硬了心腸,各走各和路,那一種難捨難分的苦處,真是說不出來、描不來的;又象要死的時候,那是不獨是恩愛情重的人要分別開了,就是平時最愛的東西,哪一樣不要同他分開呢?所以到了臨死的時候,往往要流下眼淚來,都是因為捨不得丟開的緣故。

六、第六種苦叫怨憎會苦”。就是一個人總有大家不要好的的人,或是向來有怨仇的人,要來壞我的名譽;或是要來謀我的財產;或是要來傷我性命。盼不得大家避避開,不要見面,哪裡知道,又偏偏常會著,逃也逃不過,會著了就會生出種種的煩惱來。這種事情,我們這個世界上,也很多的。

  七、第七種苦叫“求不得苦”。就是要東不得東,要西不得西。譬如想要一件東西,或是盼望成功一件事情,或是要到一個地方去,或是要看見一個好的人,偏偏都做不到,種種有能夠稱我的心。這種情形,那怕你有錢有勢的人也很多的,哪裡都能樣樣稱心呢?

  八、第八種苦叫“五陰(7)熾成盛苦”。這是受苦的根。因為有了這種苦的根,所以就生出前七種苦來。什麼叫“五陰熾盛”呢?這個“陰”字,就是遮蓋的意思。不五種事情,遮蓋了人本來有的靈性,弄得人的心,迷迷糊糊,造出種種的業來,受不盡的種種苦惱,所以叫他做“五陰”。

  (4)諸樂:“諸樂”二字是說種種快樂。因為和到極樂世界去的人不是從父母胞胎裡生出來的,是從蓮花裡變化生出來的,自然“生苦”沒有了。那個地方沒有春、夏、秋、冬,永遠溫和不會改變的,所以人也不會“老”,就沒有“老苦”了。蓮花裡生出來的身體不是血肉身體,所以沒有“病苦”。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就壽命無窮無盡,那末“死苦”與自然也沒有了。我都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又是只有男子,沒有婦女,所以都沒有父母、妻子的,哪裡還有“愛別離苦”呢?住在一塊的,都是菩薩、羅漢、上搶救無效的善人,哪裡還有“怨憎會苦”呢?要食、食自然會來;要衣、衣自然會來;要什麼,有什麼,“求不得苦”也自然也沒有了。心思都是很清淨的,所見的、聽到的,都是叫人生出念佛的心來,哪裡還會有“五陰熾盛”的苦呢?

  這種種的苦都沒有了,自然就快樂了,況且還有下面所說的種種的地方、種種的東西,都是寶貝珍奇的,供給那些人享受,還不是很多快樂麼?象這樣的快樂,自然應該叫“極樂”了。

  (5)教主:凡是這一尊佛所教化的一個大千世界,就像一個“王”管理一個“國”所以,這一尊佛就稱做“教主”。

  釋迦牟尼佛是教化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切眾生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

  (6)阿修羅道:是善惡夾雜的。所以有的時候,同天道、人道叫做“三善道”;有的時候,同畜生、餓鬼、地獄,叫做“四惡趣”。“惡趣”二字同“惡道”差不多意思。

  (7)五陰:也叫做“五蘊”的,字眼盡管不同,意思是一樣的,哪五種“陰”呢?

  第一種叫“色”。就是我們的身體,和那種種有形象可以見得到的東西,都包括在“色”內。

  第二種叫“受”。就是一個人所受的著的種種的苦的、樂的境界。

  第三種叫“想”。就是心中常常轉著的種種好的、壞的亂念頭。

  第四種叫“行”。就是心中秘轉的亂念頭,一個過去了,一個又起來了,接連著沒有停歇的意思。

  第五種叫“識”。就是分別那種種東西,種種境界,這樣好,那樣壞的心。這“五陰”產“識”實在同那“十二因緣”裡的“識”差不多的。

  因為有了這種“五陰”使得一個人迷迷惑惑、顛顛倒倒、不明不白,就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生起“貪、瞋、癡”三種壞心來了。起了這三種壞心,又倒轉來著牢在這個“五陰”上面,正象火碰著了干柴一樣,就會烈烈烘烘的燒起來了。

  這“熾盛”二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意思。現在他來比喻這“五陰”的迷惑人,就像干柴引火一樣,容易造出“業”來。這一世裡造了“業”,到了下一世,又要受前邊所說的七種苦的報應,所以,這八種苦是循環報應,牽連不斷的。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