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禅與慈善—如何播灑萬千財富的種子


 2011/6/12    熱度:6746    下載DOC文檔    

禅與慈善——如何播灑萬千財富的種子 (一)
資料來源:禅文化    作者: 大願法師     時間: 2011-06-04
    人都有三種生命:肉體的生命、精神的生命和靈性的生命。肉體的生命需要熱量來滋養;精神的生命需要慈善美德來滋養;靈性的生命就需要禅的智慧來滋養。

    每個人在一生之中都會遇到五大根本問題:第一個就是幸福的標准是什麼;第二就是我是誰;第三就是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四就是人到底有沒有命運,如果有命運又是什麼在主宰;第五就是人活著為了什麼。

    那麼如何來播灑財富的種子呢?我從五個層面來講:
  
    一、善緣好運——播灑第一顆財富種子
 
    有一個生活相對清貧的男孩子正在讀書,他為了積攢自己的學費,就挨家挨戶去推銷商品。但是他的推銷很不順利,傍晚的時候,他覺得疲憊萬分、饑渴難耐,幾乎想放棄一切。

    正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敲開了一扇門,希望主人能夠給他提供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微笑著遞給男孩一杯熱牛奶,這個男孩子很感動,和著淚水把這杯熱牛奶喝下去,從此以後他對自己的人生重新鼓起勇氣。許多年以後,這個清貧的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有一天,一位病情非常嚴重的婦女被轉到這位著名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大夫運用他精湛的技術順利地為婦女做好了手術,挽救了她的生命。在一次查病房的時候,大夫無意之中發現,原來那位婦女正是多年以前在他饑寒交迫的時候曾經給他一杯熱牛奶的年輕女子,大夫很高興,就悄悄地幫這位接受治療的婦女支付了醫藥費。一直為昂貴的手術費、醫療費發愁的婦女硬著頭皮來辦理出院手續的時候,在費用單上看到的是七個字——手術費,一杯牛奶。因此,我們要珍惜當下的每一個因緣,當下所遇到的每一位都可能是我們生命裡最重要的人,所以善緣好運。用我們全部的善的心、歡喜的心、熱情的心,去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們看“惡”字怎麼寫?上面是一個“亞”,下面是一個“心”,即差一點點的心就是惡,偏一點點的心就容易產生惡念。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讓我們的心充滿了慈悲、歡喜和智慧,這就是善心、覺悟的心。

    我再說一個小公案。明朝的朱元璋出過家,所以很了解民間疾苦,他後來做了皇帝,還是仍然會抽時間輕裝簡從,去微服私訪。

    有一次他微服到一個山區,又饑又渴,再加上烈日炎炎,迫不得已就到一個山神廟去休息一下,剛好有一個農夫下田種地,也想到山神廟去燒香,看到有一群人在那裡又饑又渴,就很憐憫他們,把自己水壺的水倒出來給他們喝。“渴時一滴水,勝過甘露瓊漿。”朱元璋飲了以後很高興,馬上地把這個農夫的姓名、家庭住址都詳細記錄下來了。隨後就下令賞賜這個農夫做縣令(縣長)。

    本縣的一位秀才連續參加了十年的科舉考試都沒有中舉,他聽說這些事情以後,很不服氣,就在山神廟的牆壁上提了兩句詩。那正好是朱元璋微服私訪返回的必經之路,當朱元璋經過山神廟時,進去一看,那個牆壁上就多了兩句詩:“十載寒窗下,不如一杯茶。”他就想:這肯定是某一個窮酸秀才所寫的,在發牢騷了。就是說,我寒窗苦讀十年了都沒有功名, 而這個農夫僅僅遇到了皇帝,給他獻了一杯茶,馬上就能做一個縣長,覺得這個人生太不公平了。朱元璋馬上拿起毛筆來就補了兩句話:“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意思是雖然他的才能沒有你那麼高,也沒有你那麼多文化,甚至於還不識字,但是你命不如他。

    而事實上這個命是什麼?就是把握住當下的每一個善緣,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每一個人,當然我們的命運會越來越好。在這個世間,我們會同很多人相識、相遇、相知。相逢是緣,相知是福。有一些人會一見如故;有一些人,雖然天天見面,卻形同陌路;還有一些人,我們會毫無理由地對其心生厭惡。為什麼會這樣?很多人會說:“這是緣分。”但是進一步思考,緣分又是從何而來呢?為什麼我們和不同的人會有種種不同的緣分呢?如果相信輪回,對緣分就不會感到奇怪,因為人與人的關系並非開始於今生,還有許多前生帶來的烙印。在過去生,有些人曾經是我們的親朋故友;有些人則是我們的冤家仇敵。當我們彼此在今生再度相逢、相遇的時候,這種烙印就復蘇了,驅使我們將過去的愛恨情仇繼續演繹下去。

    如果我們不了解生從何來,我們的生命是沒有根的;如果我們不了解死往何去,我們的生命就沒有歸宿感。一個找不到根和歸宿的人,自然就會缺乏安全感,這也是現代人極為普遍的一種心理狀態。

    那麼,如何獲得安全感呢?很多人是通過積聚財富或者購買保險來解決,由此希望獲得安全感。但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今天,這些保障是脆弱不堪一擊的,你買了很多保險又怎麼樣呢?假設你當時正在有地震的地方,你的保險有用嗎?因此,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別處,而在於我們能夠把握當下的心行,當下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當下廣結善緣,善緣好運。

    我再舉一個例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當時的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乘坐軍用吉普車趕赴巴黎去參加緊急軍事會議。那個時候正是大雪紛飛的隆冬時節,車在行駛的過程中,他發現路邊有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年夫婦,他們的車拋錨了,正站在路邊瑟瑟發抖。艾森豪威爾就下令司機停車,問明情況以後決定改變行車路線,先送這一對老年夫婦回家,再去參加會議。艾森豪威爾這一念的善心就救了他自己的命,他由於這一念的善心就躲過了死神的召喚,因為德國軍隊不甘心失敗,已經在他原訂的行車路線上安排了狙擊手,就等他的車隊通過。但是他因為先送這對老年夫婦回家,改變了行車路線 ,所以就逃過一劫,這是後來情報部門抓獲德軍的狙擊手以後才知道的。
 
 
    二、消除感召貧窮的負面心態黑子場,播灑第二顆財富種子
 
    我們都知道,太陽如果出現黑子場的時候,就會干擾我們地球的電磁波,我們的手機、電腦等等一切都不能使用,正如太陽出現黑子場會導致人類的災難。同樣的,貪欲心也是召感貧窮的黑子場。我們都知道,龍卷風來的時候,會把這個地面上所有的東西都卷得一干二淨,所以龍卷風過後,這個地方是什麼東西都被卷跑了,大地變的非常貧瘠。同樣的,貪欲心就好像龍卷風一樣,會把我們一切的福報、一切的財富都卷跑掉了。其實越貪婪的心態就是餓鬼的心態,就是召感貧窮的心態。所以貪欲心正是召感貧窮的黑子場。

    有個公案說,有兩個人死後來到閻羅王面前。閻羅王就對他們說:“你們兩位下輩子都會去投胎做人,但一個是不斷地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另一個是別人不斷地把東西給他,你們會選擇做哪一種人呢?”結果那個貪欲心重的人,選擇別人都把東西給他的人,他第二生再投胎就做了乞丐,真的是大家都把東西給他了。而另外一個人選擇把自己的東西不斷地給人家,幫助人家的人,就轉生到一個富貴之家。可見,施者比受者更有福。我們首先要消除貪瞋癡這個負面心態的黑子場,要勤修戒定慧,“貪瞋癡起佛滅度,戒定慧生佛出世。”有戒定慧、有善心,正是召感財富、召感福報的因。

    中國人喜歡供奉財神,武財神當然就是關聖帝君,這個文財神的名字叫做陶朱公,其實就是范蠡。范蠡協助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復興越國以後,他看出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所以他就離開越國往北走到了齊國,並且他更名換姓為夷子皮。他與他的兒子們在海邊曬海鹽,做買賣海鹽的生意,因為他經營有方,沒有多久,他的產業就達到了數十萬錢。齊國人見到夷子皮很賢明,就想委以大任給他。范蠡心裡很清楚富貴不可久居,就散其家財,把他的財產都分給那些貧困的鄉鄰、親友等弱勢群體,盡量地去幫助他們,自己只是帶了少量的財物離開齊國來到了陶國,並再一次埋名隱姓,自稱為陶朱公。沒過多久,由於經營有方,他又積資巨萬,所以范蠡一生財富是三聚三散,都留有英名。

    其實只要我們有慈善的心,不斷地用好這個財富來做善事,我們的福報就會不斷地增值。

    又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微軟公司的創辦人比爾·蓋茨,在2008年的時候,把他所有的財富——580億美元全部捐贈出來作為慈善用途,在全世界促進醫療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留給自己的孩子。另外一位股神巴菲特也作了有史以來最慷慨的慈善捐贈,他捐出310億美元給了蓋茨基金會。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就這樣評價說:“如果你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照看你財富的最佳人選無疑是那個唯一比你更善於掙錢的人。因此說這一次冷靜理性的決策,符合巴菲特一貫的作風,他把作慈善的款項也考慮得很清楚,沒有捐給其他的基金會,他只是捐給這個世界上唯一比他更會掙錢的人所辦的基金會,讓他發揮最大的價值來利益世間。又比如,知名的高露潔牙膏的創辦人威廉·高露潔把他公司30%的利潤都奉獻出來作為慈善的用途。所以我們要擴大自己的心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只要消除召感貧窮的負面心態,我們都能夠心想事成。

    我前面說過,中國人造的每一個字都含義很深,比如“惡”字,亞心為惡,心態稍微差一點,稍微偏離一點就容易起惡念,所以調心、修心是很重要的。有一個美國人叫做阿特金森,他也從另一個方面來證明了這一點。他提出了一個宇宙的吸引力法則,也就是一個人的思想會吸引到其他與之相一致的同類思想,一個心懷仇恨的人會在大范圍內吸引他周圍所有可恨和惡意的思想波,這些思想波就會對他的基本情緒起著火上燒油的作用,只會讓這個人變得更加的仇恨,更加地令人厭惡。而一個心中懷有慈悲的人、不會因為外界的殘缺而抱怨的人、心中時刻都充滿了慈悲歡喜的人,他就不會吸引這些消極的思想波,這些消極的思想波會匆匆地從這些人身邊經過,朝著吸引它們的方向奔過去,而慈悲、溫暖、積極的思想波就會環繞在慈悲的人周圍。

    我們認識到這個精神吸引力法則精彩的運作規律以後,就更加能夠體悟到修心的重要性。因為只有修好自己的心,我們才能夠召感幸福,才能夠召感好運。我們的心是處在一種慈悲的狀態下,就能召感慈悲的緣分,我們的心是處在一種智慧心的狀態下,就會召感智慧的思想波、覺悟的思想波,就能夠吸引到世界上最好的、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思想波,所以我們的思想就會因為外界思想波的融入而得到增強,我們的人生也會因為積極思想的聯合力量而越來越成功。換一個說法,這就是佛教所說的佛菩薩的加持和感應。首先自己要有慈悲心、智慧心,我才能夠吸引到盡虛空、遍法界存在的佛菩薩的慈悲和智慧的靈能。這個世界有三種能量:物質能、心能、靈能。物質能是有限的,哪怕太陽能它都有用盡的一天;心能是我們良好的心態,或者是負面的心態;靈能就是靈性的力量。諸佛菩薩已經成就了,我們怎樣來接收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力,接收到佛菩薩的靈能?需要我們自己有良好的心態。所以我們要成就外在的財富,先要成就內心的財富。

    有一年,聯合國前任秘書長安南在紐約組織了一次慈善晚宴。晚宴剛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六歲的女孩子在她奶奶的陪同之下也趕過來想參加這次的慈善晚宴。剛到門口就被衛兵擋住了。小女孩就問那個衛兵:“不是聽說你們這裡正在舉辦慈善晚宴嗎?”衛兵說:“是啊,但是你沒有邀請函,安南秘書長邀請的都是那些捐了很多善款的大人物。”這個小女孩就答了一句話:“叔叔啊,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安南聽說了,馬上很高興把這個小孩子帶進去,結果整個晚宴中心人物不是秘書長安南,也不是捐了三十萬美元的巴菲特,中心人物是那個只有六歲的小女孩。而整個晚宴的主題也改為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

    所以我們要消除召感貧窮的負面心態,這是真正地播灑財富的種子。

    孔子說他每一天擔心四件事:

    一是德之不修。擔心自己今天道德提升了嗎?再看看現在的人,每天擔心的是賺的錢不夠多,我可能還不夠支付買一套別墅的首期。但是從來很少有人擔心我今天的道德品質增長了沒有。要像古人一樣,不患貧而患德之不修。

    二是學之不講。我今天有沒有去講學利益眾生呢?

    三是聞義不能徙。聽聞到正義,聽聞到善法,我能不能馬上依教奉行呢?馬上去做呢?

    四是不善不能改。自己有缺點、有過失的時候,並且有人給我們指出來了,或者自己覺察到了,我能不能夠及時改正呢?正如《盤銘》所說:“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能夠“日日新”就是聖人。

    明朝末年時,有一位博學的大儒叫做呂新吾,他也說:“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要有四個標准——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大事難事看擔當:是指要有一個負責的態度。

    逆境順境看襟度:是要有開闊的心胸,要有兼濟天下的抱負。

    臨喜臨怒看涵養:就是要有高尚的人格修養。

    群行群止看識見:最後還要有卓越的判斷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大事,這是我們調整心態的方法。

    美國奧巴馬總統作了一次著名的演講,叫做“無謂的解放”,上面提到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傑出的政治家、開國元勳之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些教誨。富蘭克林著有一本書叫做《窮理查智慧書》,一紙風行,連續出版了幾十年,是一本歷書。就是象現在這種日歷,上面摘錄了很多的一些啟迪人智慧的教言,成為當年除了《聖經》之外最暢銷的書。書中就提出了十三個人生的信條: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誠懇、正義、中庸、清潔、平靜、貞節、謙遜。這個人生的十三個信條都是年輕人的座右銘,激勵了一代一代的美國人去造福社會、利益人群、提高道德修養,並且富蘭克林自己也身體力行,從1748年開始,他努力地承擔慈善公益項目,包括建立圖書館、學校、醫院等等。

    我列舉了這麼多例子,歸納起來說,負面的心態是指貪瞋癡。容易起貪心、起忿怒心、愚癡心,這些都是召感貧窮痛苦的黑子場,所以我們要培養正面的心態才能夠成就財富自在,才能夠成就人生的幸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幸福指數有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對生活和事業的滿足感。

    第二方面就是對心態和情緒的愉悅感。

    第三方面就是對人際和社會的和諧感。

    也就是說滿足感、愉悅感、和諧感,有這三種就是在幸福的狀態之中。那麼戒而不貪就生出滿足感;定而不瞋修禅定;不起瞋恨心就有愉悅感;慧而不癡就生出和諧感。所以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就能夠增長我們的幸福指數。這是播灑第二顆財富種子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