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自我教言》講記(一)


 2011/7/1    熱度:1775    下載DOC文檔    

《自我教言》講記(一)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在這裡學習《自我教言》。《自我教言》是華智仁波切造頌的,是華智仁波切給自己的一種教誨,一種修行的標准。華智仁波切是一位真正的大成就者,對他來說,做到這些並不難,他早已經做到了。雖然為了我們這些後學者,為了我們這些有緣的眾生,他造頌了《自我教言》;但是他並沒有說是為我們這些眾生,或者是給我們這些人什麼教誨。華智仁波切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裡也有一種謙虛的態度,佛菩薩、大德高僧們都是這樣,尤其是華智仁波切。他一生當中非常謙虛,在表面上也非常普通,這些我們在他的傳記裡也能看出來。他這種行為本身也是對我們的一種教誨、一種教導,提醒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能驕傲,不能有傲慢心。

    在修行的過程中,當我們有一點點的功德和成就的時候,不能驕傲也不能傲慢。我曾經也給大家講過,若是有傲慢心,就無法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和功德,也無法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過患。這樣,永遠改正不了自己的毛病和過失,也永遠學不到別人的優點和功德,這是修行道路上非常大的一種障礙。我們一定要去掉這種障礙,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恆時觀察自己的相續,看自己的弱點和缺點,不看自己一點一滴的功德和成就。我們講精進的時候講過“不滿精進”——自己有一點點功德與成就,就開始滿足,開始傲慢了——這是一種障礙,所以必須要斷掉、去掉。

    我們從字面上理解,這些教言雖然是華智仁波切給自己定的一種目標和標准,是給自己的一種教導和教誨;但實際上也是對我們的一種教導和教誨。他這樣說,這樣寫,具有一定的意義和用處:華智仁波切是一位真正的大德,真正的成就者,他沒有私心,完全是以慈悲為懷,完全是為了我們這些後學者,為了這些有緣的眾生而造頌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重視,一定要好好地學修,然後拿這些教導自己、衡量自己、約束自己。

    華智仁波切的《自我教言》,一共有二十個偈頌,雖然詞句很少,但它是三藏十二部顯密一切經典的精髓與精華。不能忘掉的這三種,是最最重要的。

    第一頌:

    切莫遺忘有三種:莫忘恩重善知識,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與正知。

    “切莫遺忘有三種”,意思是千萬不能忘掉的有三種。第一個,“莫忘恩重善知識”。在這個世界上,從世間的角度來講,父母對我們恩德最大,對我們最慈悲,任何人的慈悲都比不上他們對我們的慈悲。然而父母的慈悲是有限的、有漏的,他們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只能給我們一些吃的、穿的、用的東西,解決我們一些暫時、表面上的問題,他們沒有擺脫輪回、脫離痛苦的方法,他們自己都在輪回當中,感受著這些無窮無盡的痛苦,更不能幫助我們解決根本問題。

    上師對我們的慈悲和對每一個眾生的慈悲如父母——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怎樣慈悲,上師也對我們怎樣慈悲,而且上師還有智慧,可以從基礎、根本上幫助我們徹底解決所有的問題,讓我們開悟、證悟。讓我們永遠擺脫痛苦,得到永恆的快樂!雖然我們不能說上師的慈悲遠遠超過我們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說,上師的智慧與恩德遠遠超過我們的父母。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上師或善知識的恩德還大的,這個大家一定要認識。

    我們知道父母對我們有恩之後,要報答父母的恩,就是讓父母高興,讓父母滿意。我們知道上師、善知識的恩德有那麼大之後,我們要報答上師的恩德,就是滿足上師的願望,協助上師的事業。上師的願望就是利益眾生,上師的事業就是弘揚佛法。身口意和上師相應,任何時候都要協助上師,任何時候都要幫助上師弘法利生,任何時候都要憶念上師的密意。

    認真學佛修行、弘法利生,這才是報答上師的恩德。若是不去報答上師的恩德,你只是知道上師的恩德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現在已經到了末法時期,很多眾生根本不知道上師或善知識的恩德有那麼大,有的雖然知道一點點,卻根本沒有報答上師恩德的這個決心。報答上師的恩德,就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我以前給大家講過“念念不忘上師三寶,念念不忘父母眾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與這裡講的“莫忘恩重善知識,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與正知”是一個意思。我們首先要知道,上師的恩德確實超越所有的恩情,然後要去報答上師的恩德。

    第二,“莫忘大慈大悲佛”,沒有佛陀的教導與教誨,沒有佛的教言,我們無法能夠解脫、成就。真的,我們非常非常幸運,能夠遇到佛法,能夠得到佛的教言,這些遠遠勝過如意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真正的如意寶,只能給我們一些暫時的利益,世間的福報,卻無法能夠讓我們解脫、成就。佛的教誨、教言,不僅能給我們暫時的利益,還能給我們究竟的利益,能讓我們解脫、成就。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賜予我們的是佛法、正法如意寶。

    真正懂得道理、懂得佛法的人,還能忘掉佛陀的恩情嗎?無始劫以來到現在,我們沉迷在輪回中,感受著無窮無盡的痛苦,無法能夠擺脫、解脫。這個時候大慈大悲的佛出現了,給我們傳授了佛法如意寶,讓我們再也不要流轉輪回,再也不要感受痛苦。就好比我們非常艱難的時候,有個人送給我們一個寶貝,幫助我們解決了困苦,我們一定會非常高興、非常激動、非常感恩的,會一輩子記住這個人,不會忘掉的。那麼佛陀呢?在我們最最痛苦、最最煎熬的時候,給予了我們佛法的如意寶,幫助我們徹底的解脫,給予我們永恆的快樂。真的,我們若是忘記大慈大悲的佛陀,我們連一個真正的人都談不上,還能說是學佛修行人嗎?

    很多人還沒有明白佛法真正的價值,沒有明白大慈大悲的佛陀對我們真正的恩德與恩情。真沒有啊!你看,在一天當中,我們憶念了多少次大慈大悲的佛陀?有的人根本沒有想到大慈大悲的佛陀。有的人不要說一天當中,連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當中都沒有想到過;沒有憶念過大慈大悲的佛陀,然後還說自己是修行人。如果我們不憶念大慈大悲的佛陀,我們就是無情無義、忘恩負義的人。

    為什麼說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呢?因為佛陀對每個眾生的慈悲是平等的,對每一個眾生都有如母的慈愛,對每一個眾生啊!

    我們這些凡夫也有一點點的慈悲,但不是大慈,也不是大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的慈悲是有限的,有漏的;是自私的,自利的。佛的慈悲才是大慈大悲,因為佛的慈悲是平等的、無漏的。對每一個眾生,包括地獄的眾生、餓鬼的眾生、傍生道的眾生,如螞蟻、蒼蠅等都一樣平等地對待。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對我們的恩情真的難以表達、難以形容,我們真的不能忘掉啊!希望每天、每時、每刻都憶念大慈大悲的佛陀。我們還要下決心、做決定,要報答佛的恩德。

    怎樣才能報答佛的恩德呢?就像剛才講的那樣,佛和上師是一體的、不二的。所以報答佛恩和報答師恩的方式,也應該是一樣的。我們要認真學修佛法,讓自己解脫,然後幫助眾生解脫;並且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不能有虛情假意,一定要真心實意。我經常講“認認真真、老老實實、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學修佛法”,這就是報佛的恩。無論是佛,還是上師,對我們唯一的期望與希望就是這樣,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這一點。

    “莫忘正念與正知”,學佛修行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正知正念,若是沒有正知正念,自相續一定會和佛法脫離,修行一定會和生活脫節,這樣的話永遠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表面上再精進,再用功,也不會有任何的成就。表面上、形式上,是在學佛修行,實際上是在造業。這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有很多很多的罪過,會積累很多很多的罪業。佛在經中講了,很多大德高僧也說過,“學法不如法”實際上就是造業。佛法是擺脫輪回、擺脫痛苦的一種方法,但是如果修行不如法的話,不但不能解脫,反而還會墮落惡趣,所以一定要有正知正念。

    我經常跟大家講,善惡不在表面上,都在心裡。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不管什麼時候,如果有一個正確的發心、動機、心態,做什麼都是修行;否則無論做什麼都是造業。不管你是磕頭、燒香、誦經還是打坐,都一樣。所以說正知非常重要,清淨的發心,正確的心態非常重要!

    然後是正念。我們經常講聞思修——反復聽聞,反復思維,反復修持。現在很多人都不是這樣,都是偶爾性、空閒性地修行。華智仁波切講過,這樣修行不會有任何成就。

    什麼叫偶爾性?就是偶爾地學一學、念一念。什麼叫空閒性?就是空閒了,沒什麼事兒做了,念一念、修一修,一有事兒就忘了,一遇到事情的時候就不學了。有一種說法,在溫飽的時候都像個修行人,一遇到磨難的時候都是凡夫。我們就是這樣,在好的時候像個修行人,一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暴露出真正的面目了,就是一個凡夫俗子。不能這樣啊!

    這裡的“莫忘”,是指不要忘掉。我們要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定要把心態放平,放正。你把心態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你把心態放正了,一切都是正確的,都是修行。任何時候,作為一個修行人,都要觀察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態,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頌:

    恆需憶念有三種:恆念傳戒之上師,
    恆念示道之佛法,恆念律儀與誓言。

    恆時需要憶念的其實有好多好多種,但是這三個是必須的,不是偶爾的。“恆”是恆時,“需”是需要。

“恆念傳戒之上師”。上師分好多種,這裡指的是給你傳授戒律的上師、善知識。他對你的恩德也非常非常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戒是基礎。作為出家人,不管是沙彌還是比丘,都是通過傳戒上師的攝受和教導而受持戒律的。若是沒有上師的攝受與教導,我們怎麼受戒,怎麼能得到戒體,怎麼能受持這些戒律呢?若是沒有受戒,沒有持戒,無法能夠學法修行。沒有戒哪有定,沒有定哪有慧?

    佛法講“戒定慧”,所有的佛法都可以納入、包含在“戒定慧”三學裡,想學佛就要學這三種。但是現在很多人根本不想受戒,不受戒你怎麼能成就呢?一說今天要傳什麼戒了,就都跑了。都不懂戒律,都怕犯戒;怕犯戒而不受戒,相當於怕解脫呀!我們難道還不愚癡,還不顛倒嗎?受戒、持戒是一種解脫,你害怕受戒、持戒,甚至跑了,實際上你這是怕解脫——你快要解脫了,但是卻害怕了,然後跑了——這就是佛經常在經中提到的:眾生不明真理,不懂真相,愚癡顛倒。

    “戒定慧”是解脫的方法,為什麼要害怕呢?不同的根基有不同的戒條,在家有在家的戒,出家有出家的戒。在家有皈依戒、居士五戒——佛夠慈悲的了,為我們這些愚癡的眾生,傳授了好多的戒條,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因緣、福德去接受。出家也有沙彌、比丘等等戒律,也並不是你必須要受比丘戒、具足戒。居士可以受三皈五戒,哪怕你只受五戒當中的一條戒也可以。為什麼不受呢?

    根據自己的因緣與福報去受這些戒條,如果犯戒了可以忏悔。佛在經中講的不僅是受戒的方法,還講了忏悔的方法,怎麼受戒、持戒,怎麼忏悔。首先我們要受戒,然後要認認真真地護持這些戒律。你實在因為煩惱多,習氣重犯戒了,也可以忏悔。佛也講了好多忏悔的方法,每一條戒都有各不相同的忏悔方法。作為凡夫不可能不犯戒,但是通過忏悔可以清淨、恢復。真的,不要再這樣愚癡顛倒。我希望大家從這以後多受幾條戒,認真地去受持,然後認真地去護持。

    佛講的三種犯戒的原因:不知道,不相信,煩惱多、習氣重。我們很多地方還不懂,因為以上原因就會犯戒;有的懂一些,但懂得不徹底,所以不是很深信,因為這個也會犯戒。有的也知道,也相信,但是煩惱一起來沒有控制住,然後就犯了;有的因為習氣,不知不覺地犯了,都有可能。但是我們通過忏悔可以消掉、恢復。我們盡量不要犯戒,但萬一犯戒了,要盡快忏悔,這樣一定能清淨。

    佛在經中講過,兩種人一樣可以解脫:一個是不犯戒的人,一個是犯戒知道忏悔的人。你要是從未犯戒的話,肯定成就的速度快。你要是經常犯戒的話,可能速度慢一些,但是最終也能解脫,也能成就。最好做第一種人,始終不犯戒,最起碼也要做到事後忏悔。

    “恆念示道之佛法”。佛法是佛、菩薩、大德高僧們走過的路,他們通過佛法最終成就了、解脫了,現在上師慈悲,把這個解脫之道——佛法如意寶傳給我們了。佛法廣大奧妙,我們這樣的一個凡夫俗子,要靠自己的一些知見或者力量,要領悟佛法非常艱難。可以說是沒有佛的教言,沒有上師的竅訣,無法能夠領悟佛法的真理,無法能夠解脫。

    華智仁波切在這裡強調的是“恆需”,就是恆時需要。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佛門弟子,作為一個真正想解脫、想成就的人,恆時不是偶爾,一定要深深地思維。因為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恆時需要,就是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憶念佛法,憶念佛的教言,憶念上師的竅訣。

    “恆念律儀與誓言”。進入佛門,接觸佛法,甚至我們現在修持密法,有很多戒律與誓言。顯宗裡講戒律,密宗裡講誓言,都是一樣的。我們首先皈依佛門,同時接受了皈依戒。皈依戒有所斷、所取好多種。每一條自己有沒有做到,要反省啊!然後受別解脫戒、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居士戒,就是優婆塞、優婆夷受的戒;然後就是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

    居士最基本的戒有五條,沙彌最基本的戒有十條,比丘最基本的戒有二百五十三條,比丘尼最基本的戒有三百六十多條。這些戒條都有沒有認真護持?我們每天都在祈請上師三寶作我們的見證,然後在上師三寶面前發願、行菩提心。我講過什麼是菩薩戒,什麼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學處。菩薩戒一共有好多種,這些都做到了嗎?密宗,外密、內密共同要受持的十四條根本戒,還有成千上萬的戒條,都做到了嗎?若是沒有做到,要不要忏悔?你有沒有忏悔?

    我要求大家每天最少要念誦二十一遍百字明,好多人根本都沒有在乎,根本沒有注意,根本沒有做到。連這個都沒有做到你怎麼忏悔啊?難道你一條都沒有犯嗎?不可能吧?佛才能做到一條也不犯,除了佛,誰也做不到。不管是在印度還是在藏區,阿底峽尊者都是戒律最清淨的一位大德。他說,他受了別解脫戒,可以說是一條也沒有犯。然後他又受了菩薩戒,但是每天都犯,可他說,他沒有不忏悔而過夜的。他進入密乘以後所犯的戒,數不勝數、不計其數。連阿底峽尊者都是這樣,那我們作為一個凡夫,不可能不犯戒吧?你所犯的這個戒,所造的這些業,如果在自己的相續中沒有忏掉,突然死了,就要感受這個果報啊!你為什麼不忏悔呢?

    我們還是不相信因果,不深信因果麼!真正深信因果的人,不會讓自己的相續和這些罪業共存。我經常強調四外加行,若是沒有修好四外加行,沒有這些牢固的基礎就是這種狀態。

    密宗的誓言要求很嚴,犯戒了要忏悔,而且要不過夜、不過月、不過年。如果你沒有忏悔的攝持,過了三年以後業障就無法徹底清淨了,這都非常重要。修密法的人就像是蛇鑽到竹筒裡一樣,只有兩個出口,一個是上,一個是下。上就是佛國,下就是金剛地獄。所以盡量不要犯戒,萬一犯戒了要盡快忏悔。我們非常幸運,遇到了金剛薩垛除障法,它是忏悔之王。通過金剛薩垛除障法,所有的業障都可以立即忏掉。希望大家具足四種對治力去修金剛薩垛除障法。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