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活佛:菩提心的必要性


 2011/7/4    熱度:2582    下載DOC文檔    

菩提心的必要性

 作者:生根活佛 

我們無論在做任何善舉之前都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發心。因為,如果你的發心不是善意良好的,連你所作的慈善都不一定能變為真善。在幫助別人之前同樣也需要有愛心和慈悲心,你才會誠心地去幫助別人。 

學佛也一樣,我們在學任何法門之前,都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發心,特別是在進入小乘佛道之前,必須要先發出個人獲得解脫的寂靜之心,你才能具備進入小乘佛道的力量。如果你想進入大乘佛道,同樣必須要為了利益他人與成就佛而先發出大菩提之心。因為,發心就猶如田地裡播發的種子一般。《心經》中講到:“如前不發心就像田地裡忘記播種一般。”其含義為,在未發菩提心之前,無論修習任何法門,都不可能證得殊勝的果位,如同春耕時忘記了播種,即使具足了水土養分等順緣也不會長出苗芽一樣。無論你修顯宗或密乘等任何一個法門,首先必要的都是發心,而且發心也是解脫道和一切善法的根本與基礎。 

《無垢光榮經》雲:“總集一切本教法(正法),若缺發心基本法,猶如瘠田裡播種子,一旦干旱爛種子,發出苗芽不可能。”《傳記中級經》雲:“發心和皈依是本教法(正法)的根本。”進入大乘佛道,是必須要通過先發“菩提心”而能進入的,若你的內心生起了菩提之心,雖然你還沒有積累到其它的功德,但你已經是進入了大乘佛道,因為,“菩提心”就是入大乘佛道之門的標志,從你發菩提心的那天起,你就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大乘佛子了!猶如一個壞孩子一輩子干了不少壞事,人人皆知他是壞人,可是有一天他卻能冒著生命危險而去解救別人的生命,從此以後,人們就認定了他是個好人,因為他真正發出了救助他人的慈悲心和利益他人的菩提心。 

若你沒有菩提心,即使能夠精進修習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也不能算作是大乘之道,更不要希望證得佛果了。因為,要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務必首先修習福德和智慧雙運、或者慈悲和智慧雙運,才能獲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據《大乘要義論》記載,積累福德資糧能夠證得有相的佛(化身佛和報身佛)果,開發智慧資糧能夠證得無相的法身佛 ”。《現觀十萬頌》中也講到:“要想證得圓滿一切善根的佛果,就得發菩提之心。”尤其想進入大乘顯宗和密乘法門,首先就要修習“菩提心”,在密乘經典《佛法總綱》和《母續》中也講到:“雖然進入密乘,但如果退失了菩提心,你就犯了密戒而生起密乘律儀所說的根本墮罪。”因此菩提心的必要性非常之大! 

總之,大乘佛法正道的唯獨入口就是發菩提之心,如果不發菩提心或不勤修菩提心,即便是修了大乘佛法也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最終必將會墮入小乘之籠。《三藏寶庫》中講:“不光是所修之法為大乘佛法,行者自身也應為名副其實的大乘行者 ” 。在所有的正法修行當中,“菩提心”的地位舉足輕重,如果沒有修成“菩提心”,所謂修法的功德就不會那麼大,甚至還可能修偏。所以,首先我們一定要先了解“菩提心”。但你光是知道了“菩提心”的必要性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將“菩提心”付諸在實踐行動上。現在很多人對於“菩提心”只是了解一些就滿足了,其實學佛修法的最根本就是發菩提心、行菩提道。很多人只是在理論上知道如何發菩提心、怎麼去行菩提道,但是在實際需要時卻根本做不到,因此學佛修法的力量體現不出來。有些法師從菩提心的理論上能夠講得天花亂墜,而自相續卻與佛法背道而馳,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真正地修持“菩提心”。我們平時所修的法、所做的事,如果能完全為利他而發菩提心去修持的話,一切都是正法,都是大乘佛法。比如說念一句“八字真言”,從詞上面是不分大乘和小乘的,若以出離心來攝持,就成了小乘的念佛法門;而以“菩提心”來攝持的話,就是大乘的念佛法門。修任何法,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其根本都決定於自己的發心,大乘佛法離不開“菩提心”,這就是“菩提心”對於出世間的重要性。 

發菩提心能夠拯救世界、挽救人類的精神。發菩提心也是救世心者和關心人類命運者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我盼望我們每一個佛子都能夠真正認識到“菩提心”的重要性、真正認識到只有發“菩提心”才是我們學佛人的唯一出路, 從而發出真正的菩提心, “無我利他”地去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成就圓滿的佛道!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