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心


 2011/8/5    熱度:5169    下載DOC文檔    

真的慚愧是一種智慧的內省,從客觀的自我檢討中承認錯誤而放下自我,當下慚愧而得清涼。

雖然慚愧是由於對境生煩惱所引起的,但有慚愧心的人在面對煩惱時,他會依於法而檢討煩惱的因心與起處,從而看清自己的錯誤與無明,進而虛心地承認:“我錯了,當改進,當忏悔,下次不可再犯。”依於這樣的承認,心情不再自我掩飾,不會推诿過失,怨天尤人,會調柔身心,安詳地准備接受一切因自己的錯誤所造成的後果,因此,他不再恐懼、躲閃,會清涼安樂。所以戒經上才說:“忏悔得安樂。”師父也常說:“慚愧是向上的妙道,忏悔是更新的法門。”慚者,忏於己;愧者,悔於人。既能忏己悔人,則人格必能漸漸轉為調柔,待人必能漸漸趨向真誠,做事也必能漸漸做到老實、踏實與任勞任怨。所以說慚愧心能出生種種善法,是修行人的大寶。

出家以來,看了一些經,也自認為懂得了一些道理,只是少修少學的半瓶醋,看外在的時候總是比檢討自己的時候多,如此一來,難免帶著無明橫沖直闖,自然也就錯誤與煩惱一堆,乃至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能幫助自己的正是那一念的慚愧心。因為有了慚愧心之後,才使得自己那外放而動蕩的妄心得以內觀,只要是起煩惱,就是自己的錯,既然錯了就得承認事實趕緊檢討忏悔,所謂的煩惱即菩提。也正因為起了煩惱才有機會謙卑地看見自己的缺失,然後透過徹底的“自我否定”方能重新使自己看到法的方位所在。

師父也常說:若要在法上得到利益,慚愧、調柔、恭敬、吃苦、老實與正直等性格是不可少的。而其中正以具足慚愧心居其首要。“人非聖賢,誰能無過?”沒有慚愧心的人,過失只徒然成為增長廣大惡業的資糧;而具足慚愧心的人,則使過失轉化成增上智慧解脫的力量。具足慚愧心的人,雖然尚是凡夫,可是卻具有聖賢的特質,能任運地涵養種種善法而漸趨圓滿。

就像小草一般,雖然於強風中低身,卻不為強風所毀;具足慚愧心的人,雖受到種種無明習氣與業障的折難,可是卻能在這些考驗當中,下意識的自省而不為所折。他時時自我反省,而又不記說他人之過,他謹慎做事,又謙卑自牧,功成不居。

雖然以上的修養都是自己所不具的,不過卻是一項努力的目標,願於未來際努力修學!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