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堅持學修本身就是一種成就


 2011/9/13    熱度:2559    下載DOC文檔    

堅持學修本身就是一種成就

達真堪布

  現在很多人學佛,就是隨便學一學,隨便看一看。學習佛法和學習一般的學問不一樣。你若是把佛法當成一般的學問去學習,佛法就變成了一種宗教,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了。你即使學了,也只能增加一些知識,不會生起智慧,這樣就沒有意義了。
  
  我們必須要按傳承、按儀軌、按計劃,系統地學修,然後堅持,再堅持,就不一樣了。不要憑感覺,你們現在學修都是憑感覺,今天感覺這個好就學這個,明天感覺那個好就學那個,沒有感覺、或者感覺不好就不學了,放棄了,又去找另外一個,這樣學修是不會有成就的。就像猴子找食物。猴子先是遇到了桃樹,摘了很多桃子;然後又遇到了西瓜地,就把桃子扔了摘了個西瓜;在路上又看到了兔子,然後就把西瓜扔了,又去抓兔子。最後兔子跑了,什麼也沒得到,兩手空空地哭著回來了。你們現在修行就是這樣。

  佛法是從聞思修中得到的——聽聞、思維、修持。為什麼說勝義菩提心通過修行才能證得?因為真正的佛法是要領悟緣起性空的道理,要領悟這個道理必須要實修。它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思想和言語。以我們的思想能思維的,以我們的語言能形容的,都不是真正的勝義谛的佛。
  
  智慧是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的,有智慧一定會減少煩惱,甚至會消滅煩惱。有智慧一定會減少習氣,甚至會消滅習氣。能夠對治煩惱、對治習氣,才是真正的智慧,其他的只是“識”(知識),而不是“智”(智慧)。我們要把“識”轉成“智”。
  
  智慧有兩種,一種是無我的智慧,另一種是空性的智慧。無我的智慧,是對治“我執”的;空性的智慧是對治“法執”的。“我執”是煩惱的根,“法執”是習氣的根。煩惱障是障礙解脫的,所知障和習氣障是障礙成佛的。這兩個障礙要靠兩種智慧來對治。
  
  煩惱是自尋的,痛苦是自找的,我們以什麼自尋煩惱,以什麼自尋痛苦的,就是煩惱障和習氣障,煩惱障和習氣障的根本是什麼?就是“我執”和“法執”,現在就是要對治“我執”和“法執“。我執和法執沒有了,煩惱習氣就沒有了;煩惱習氣沒有了,痛苦就沒有了。
  
  無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都是勝義谛,都超越了三界。不是用語言來形容,用思想來思維的,是不可言、不可喻的,是不可思的,只能靠修行來證得。我們有消業積福的方法。業障清淨了,福報具足了,對法、對上師有信心了,最後才能領悟。
  
  有人說,“我們每天念百字明,念地藏經,這些不都是消業嗎?每天上香、拜佛,做這些供養布施,這些不都是積福嗎?”說實話,你們做這些,也是消業積福,也不是消業積福。真正要消業積福,要有出離心的基礎,有菩提心的攝持,這樣才是積累資糧,不然只是普通的善根、善業,不是資糧。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這些都要有出離心的基礎,有菩提心的攝持。菩提心分兩種,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凡夫可以生起世俗菩提心,無法能夠生起真正的勝義菩提心。如果你有了出離心的基礎,有了菩提心的攝持,才能真正消業,否則只能是暫時的抑制或緩解,只能減少一些,不能徹底消除業障。因為沒有出離心怎麼能有清淨心呢?如果連世間的貪念都沒有斷,你的這個心是污濁的,哪有清淨呢?你沒有生起菩提心之前,放不下自我,放不下貪著。“自我”、“貪著”都是非常嚴重的染污,所以不清淨。沒有清淨能消業嗎?要完全清除業障,必須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
  
  金剛薩埵除障法裡面,為什麼有四種對治力?所依對治力為什麼有內所依對治力和外所依對治力?因為內所依對治力就是願行菩提心。沒有菩提心而修這個法,是不會有真正的效果的。
  
  很多人都沒有明白這個道理。認為“我念佛、誦經、持咒不是一樣嗎?”不一樣!是要念咒,但是你要會念。你現在念咒,有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攝持嗎?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嗎?沒有!“我整天念,但是煩惱沒有減少,和以前一模一樣,家庭、工作、身體一點變化都沒有。”心態一轉變一切都會轉變。因為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心態一轉變,身體就轉變;心態一轉變,家庭就轉變;心態一轉變,工作就轉變;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順利,心想事成,事事如意,處處圓滿,人人順心,才是大圓滿。有不圓滿的地方就不是大圓滿。“大”包括了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一切圓滿,當下圓滿,即刻圓滿,所以叫“大圓滿”。
  
  念佛、誦經、持咒不是不好,但是要有方法,無論你是修淨土、修禅宗,還是修密宗,都要有基礎。否則都不能成就。因為沒有基礎,你的相續沒有成熟,所以你不是法器。修加行是讓你的相續成熟,你先把加行修好,基礎打好,然後你學哪個法門都行。有基礎了不一樣,念佛求往生也行,只念一句佛號也可以,直接安住念本尊也可以。
  
  我從七歲開始學修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我現在才有念一句佛號也能往生、也能成就的感覺。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要把基礎打牢。你現在必須要有自己的見地。比如你直接打坐安住也可以,但你要有地方安,你現在根本還沒有找到地方,怎麼安呢?所以,如果大家真心想解脫、想成佛,必須要按照儀軌、傳承,按照計劃學修,這是解脫成就的一個要訣。不要憑感覺,而要憑方法。
  
  為什麼說要按傳承呢?因為過去世中的佛菩薩,都是通過這種方法成就的。我們這個法是從普賢王如來開始,法脈相傳到現在,這叫傳承。比如說:普賢王如來和金剛薩垛都是佛,他們之間通過“如來密意傳”的方式;然後通過“持明表示傳”的方式,蓮師之前,那些八大持明就是這種方式。再後來是通過“補特伽羅耳傳”的方式,蓮師以後,都是這樣傳下來的。這是我們的近傳,還有遠傳。
  
  遠傳的方式特別多。普賢王如來傳給金剛薩垛佛,金剛薩垛佛通過金剛手菩薩傳給了極喜金剛,極喜金剛又傳給了文殊友、西日桑哈,然後傳到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又傳到龍欽巴,龍欽巴傳到持明無畏洲,無畏如來芽,然後是華智仁波切,蔣楊欽哲,麥彭仁波切,然後傳到現在晉美彭措法王,一直傳今天。法脈相傳,這個是最可靠的,最有加持力的,這是傳承。
  
  什麼叫儀軌呢?我們的每個修法儀軌,包括早晚課,即使很短的儀軌,都有前行皈依和發心;中間有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兩種方法;後面有回向和吉祥。這樣一個完整的修持方法叫儀軌。學修計劃是什麼呢?無論是實修還是理論,都有這樣一個有次第的、系統的學修安排,你根據這個計劃,一步一步地進行,最後完成整個學修。
  
  一門深入,依一種傳承和儀軌堅持學修,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就。有感覺沒感覺,好也行壞也行,感覺好或不好,有境界沒境界,都無所謂,都很正常。如果你想在今生解脫,必須要堅持,再堅持;想成就,必須要有一個持之以恆的毅力。

  幾歲的時候,我媽媽就告訴我,每天晚上睡覺前要磕三個頭,不然將來容易投生為牦牛。我很害怕,所以每天堅持磕,基本上沒有間斷過。有時候忘了,或者已經躺下了,想起來了,馬上就起來磕。後來我出家了,依止了上師,上師也叫我每天睡覺前磕三個頭,然後發願,這樣來世就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我更高興,更歡喜了,然後又堅持磕,基本上沒有間斷過。

  現在我發心了,每天晚上睡覺前磕十個頭:給佛、法、僧三寶各磕一個頭,給三寶的總體上師磕一個頭,給地獄、餓鬼、傍生、天人、阿修羅、人道的父母眾生各磕一個頭。不能只頂禮上師三寶,還要頂禮父母眾生,因為眾生平等,他們都是我們的福田和成就的助緣。從我發心到現在,基本上沒有間斷過。我們做事,修行就要靠這樣的一個毅力。

  以前我在喇榮學修的時候,那裡的很多堪布都特別精進,我都沒有那麼精進。晚上看書看到十二點、一點鐘,再困也不會躺著睡覺。實在困了,就靠著睡兩三個小時,三四點鐘又起來看書,每天都是這樣。有一次喇榮的其麥仁真堪布困得不行了,就用繩子把自己的頭吊起來,一打瞌睡、一點頭,繩子一勒就醒了。還有一次,他在額頭前面放一根針,一打瞌睡,針就會扎到頭,因為扎得疼,就醒了,再也不困了。以前我們那邊沒有電燈,也沒有油燈,很多大德高僧學修的時候跟著月光走著看書,每天都是走到很高很高的山上才下來。有時點上香,借著香的點點亮光看書。

  他們都是通過這樣努力、刻苦地學修,最後才成就的。哪有隨隨便便就成就的?必須要有超凡的毅力,要下大決心;決心越大,成就越快。你們現在總說困啊,有事啊,都是找借口。是因為你決心不大,願力不大。決心沒有超過懶惰之心,願力沒有超過業力。這樣的心態,是不會成就的。

  我跟你們講過,我為什麼從來不去找其他的上師,求其他的法?我認為上師不差,法也不差,就自己差,自己不精進,不用功。

  你們找的那些理由,都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有信心、真有決心,誰也攔不住你,阻止不了你。有些人說什麼,“我家裡有障礙,我有事……”這都是借口。要是你有特別大的決心與願力,家裡人不敢阻礙你,也不可能阻礙你。他們看你的決心那麼大,不可能再反對了,就無奈了。要是你自己沒有太大的決心,猶豫來猶豫去的,肯定有障礙!有信心、有決心,誰也障礙不了你,阻擋不了你!就是自己的問題!你要是真有決心,真有信心,你的家人、工作,都會變成你的助緣,都會支持你,都會順著你,跟著你來。你現在就是決心不夠大,“我要是不恆順,怕失去某些東西,怕工作沒有了,怕失去家人……”不會的,假如真有信心,真有決心,這些不但不阻礙你,還會變成你的助緣。

  我說過:願力可以超越業力!就是自己信心不足,決心不夠,所以造成了這些違緣。

  以智慧對治煩惱。沒有智慧是對治不了煩惱的。有些人現在沒有生起一些粗大的煩惱的時候,覺得自己現在好了,是不是解脫了,是不是快成佛了?不是,如果沒有用“無我”和“空性”的智慧來對治煩惱,煩惱是不會消失的,是不會罷休的。只是暫時沒有對鏡,沒有升起一些粗大的煩惱而已。

  修行是大事,不要再拖了,學佛修行是自己的事。有些人,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他打電話,他也不來學修。你學不學、修不修跟其他人有什麼關系啊?希望大家珍惜緣分,好好地學修佛法,以佛法、以智慧來活著,就不一樣了。希望大家都有信心,都有決心!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