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恩寺:嶺南第一聖域 六祖落葉歸根處
國恩寺重修後的報恩塔 位於廣東省西部雲浮市新興縣集成鎮龍山腳下的國恩寺,距縣城13公裡,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恩寺是六祖慧能當年為報父母養育之恩而建的,故最初取名“報恩寺”,同時也是六祖慧能圓寂之所。唐武則天在位最後一年(公元705年),武則天下诏賜名為“國恩寺”(今門額上書“敕賜國恩寺”)。此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始建於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的國恩寺,早在唐宋時期就被視為“嶺南第一聖域”,香火鼎盛。宋代以來,經多次重建,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建築面積已達9200平方米。整座寺院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鱗次栉比,是一個擁有唐代至清代五朝古跡文物的寺院。 雖歷經滄桑,今天的國恩寺仍保存著寺前山門大牌坊、天王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及配殿、方丈室、客堂、禅堂、報恩塔、六祖紀念堂、圓通寶殿等多座古建築。其中山門“第一地”牌坊始建於明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牌坊額上的一幅龍虎會陶塑,據說比佛山祖廟的石灣陶塑還早200多年。天王殿門額上武則天親筆御題的“敕賜國恩寺”牌匾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另外,大雄寶殿的覆蓮石柱礎及報恩塔旁的宋代砂巖碑記,也都是當年的歷史遺物。 國恩寺是於唐武則天在位最後一年(公元705年)被賜名為“國恩寺”的,當年正月十五,武則天下诏書請六祖進京(洛陽)弘揚頓悟禅法。六祖得知武則天身邊已有大師兄禅秀作輔,便以年事已高為由辭謝未去。但為了不違聖旨,六祖便口授佛法,由欽差大臣記錄後呈閱武則天。武則天閱後龍顏大悅,於同年農歷九月頒下御旨,賜水晶缽、木棉袈裟及香資,擴建寺院,為寺院賜名“國恩寺”,並親筆題寫“敕賜國恩寺”匾額,命人送至龍山,以示對六祖的敬仰。 國恩寺最為人尊崇的,是寺院及其周邊還保存著許多與六祖慧能有關的歷史遺跡。其中始建於唐太極元年(公元712年)的報恩塔是六為祭祀父母所修建的,高28.88米。此塔完工的第二年,六祖便在國恩寺坐化。 六祖殿供奉著六祖金身袈裟坐像,該像與韶關南華寺、廣州六榕寺的六祖像造型相同,形態逼真,如肉身菩薩。此外,寺院內尚有佛像40余尊,形態各異,技藝精湛。 另外,寺院右側還有六祖慧能父母墓、六祖浴池遺跡。左側有古荔園,內有傳為六祖手植的荔枝古樹,據說樹齡已有1300年了,至今枝葉茂盛,所結荔枝也被視為“佛荔”。而寺後還有六祖當年以錫杖引泉的卓錫泉等。 據寺院老僧人介紹,國恩寺裡本來有一棵六祖慧能當年種植的菩提樹,遺憾的是,此樹在六祖圓寂之後便枯死了。上世紀80年代,國恩寺僧眾從廣州光孝寺移植一株新種,每逢農歷二月初八前後,即六祖生辰日,正值新春新芽時期的菩提樹卻落葉紛紛,甚是奇妙。這也許就是六祖的暗示——落葉歸根。
:佛教寺庙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