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活佛:如何處理打坐時出現的反面現象


 2011/9/22    熱度:22867    下載DOC文檔    

如何處理打坐時出現的反面現象

 作者:生根活佛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打坐靜修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處理好反的一面,正的一面自然就顯現出來了。在打坐靜修時可能出現的反面現象可分十種: 

第一、散亂狀況: 

如果打坐靜修時出現散亂狀況的話,應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此,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方法來處理;其一,在出現散亂、神志往外亂跑的狀況時,應當到山溝、或者萬籁俱寂的大自然裡,全身自然放松,雙目低垂,意識專注於雙腿跏趺和座墊的范圍之內。或在房間裡采用如來五支坐法而坐,目不轉睛地看在所緣境上,同時反觀自己的心。

其二,於清晨朝陽升起或傍晚夕陽斜下之時,背著太陽,端坐身體,雙目直視對面的所緣境上,心也安住在所緣境上。當你打坐靜修時出現散亂之心,亂念紛飛時,不要睬理、不要追隨、也不要控制、只需稍微遠遠地監視,靜觀其變,最終,散亂之心自然就會消失。 

第二、昏沉狀態: 

打坐靜修時,很容易出現睡著,或昏沉迷糊的現象,怎麼辦呢?有兩種方法來處理,其一,當打坐時經常出現昏沉,神志模糊不清的現象時,可以找山坡等視野開闊、清爽舒適、景色怡人的地方,以如來五支坐式端正身心、平心靜氣而坐,雙目遙望遠方山頂上的虛空,凝神靜氣地觀看自心。或在河邊以七支坐法挺身端莊而坐,目不轉睛地觀看著清澈的河水,同時反觀自己的心。或者於清晨天空晴朗或傍晚落日夕照之時,身體端坐,雙目直視對面虛空中央,心也安住在虛空之上,心和空融入一體,一念不生、纖塵不染地反觀自心。 

第三、無念狀態: 

真正的“無念”是無上佛的境界。不過初學打坐的靜修者如果練功太過度,也很容易進入一種無念頭的狀態,大腦一片空白。很多修行者都非常重視這種“無念”的狀態,可是,對於一個初步修煉佛道的修行者來講,“無念”並不一定就代表已經達到了無上佛的境界,也有可能是大腦運用的能量退化,導致神志進入暫時的傻呆與癡呆狀態。如果完全沒有念頭的話,也很容易忘失正念,那樣的話,明朗的智慧和清淨的心也無法顯現出來了,沒有明心就無法見到佛性與空性。因此,打坐靜修前後必須要修煉正念、正見、正行等八大正法。 

第四、壓抑沉悶的狀態: 

打坐靜修時,如出現胸悶抑郁、垂頭喪氣等狀況時,可以按如來五支坐法而打坐,心裡在虛空之中觀想一個平面的月輪,月輪中央觀想一個白色的“明點”。(密宗裡將觀想的光明稱為明點,可分為身內明點和身外明點兩種)。然後,將胸中的悶氣也觀想成許多個明點,所有的明點最終都融入虛空之中,心安住在虛空和明點不二之中。 

第五、寂寞狀態: 

打坐靜修的時間和過程是很漫長的,有時一個人在山溝或房間裡覺得孤獨與寂寞,就呆不住了,總想跑出去串門與看熱鬧時,當於心間觀想如花生米一般大小的白色明點,與自心相連,白色明點融入自身,自身變為光明,心專注於光體之上,將自心、明點及光體融入一個整體的明點之中。 

第六、不定狀態: 

初學打坐靜修時,入不了定怎麼辦?一般初學打坐靜修的人,確實是很難入定的,如果出現了不能安住的狀態時,不要強求,也不要太固執,應當快速不停地磕頭一百零八次,之後立刻以如來五支坐式安坐,反觀自心,自然就能夠入定了。 

第七、頭暈的狀況: 

初學者在打坐靜修時,有可能會出現頭昏頭重和頭發漲等不適之感,另外也可能會頭癢,好像有小蟲子在頭頂轉等的感覺,這時候應當觀想自己的頭越來越扁平,整個頭部猶如彩虹,或者光圈般,將心安住在光圈與彩虹之上,反觀自心,最終光圈與彩虹歸也回到空性之中而入定。 

第八、失憶狀態: 

失憶和無念不一樣,一般失憶是由於受到了驚嚇,或大腦出血,或頭部受傷等因素的影響,必須要靠醫療來治病。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打坐靜修的話,也有可能會失憶,就是沒有意念,意識沒有感受。《耳傳經》雲:“失憶而打坐是死坐。”沒有意念與感受而打坐叫做“死坐”,這種打坐者與木乃伊沒有什麼區別。這時候,我們的內心應當充滿愛心,慈悲心和菩提心,將透徹的智慧和清淨的明心播放出來,經常安住在祥和醒目的狀態之中。 

第九、僵局狀態: 

我們平時打坐靜修的時候,已然知道自己正在觀看自心的動態,但修行還總是停留在原地,一點也沒有進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也很僵硬,無法打破僵局,怎麼辦呢?我們應當在打坐靜修前後祈禱、頂禮、轉繞經塔,或換個環境,身體忙碌不休,口中也不斷地念誦祈禱文或佛經等,在這樣的緊張狀態中,再觀看自心。若是心靜而透徹的話,身體可如泥塑佛像般一動不動,就是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了。可是如果心裡昏沉,心往外散亂,或者出現失憶的狀況,不能如同泥塑佛像般一動不動的話,就要先運動,運動完後再打坐靜修。 

第十、未能查覺的散亂狀態: 

有些散亂的念頭是容易發覺的,可是也有些微細的散亂之心是很難察覺到的。特別是在打坐靜修與安住時,不知不覺就會出現散亂,待到我們自己發現時,早已處在散亂的狀態之中了。另外,我們在打坐靜修時,很多妄念會不知不覺地冒出來,而且已然來了也沒有被我們發覺。我們的心在跟隨妄念轉,但是當我們發覺的時候,妄念就無蹤無影地消失了,這種狀態就是未能查覺的散亂狀態。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現在所出現的心念是無所得的,然後自心觀照諸法的本性,了知諸法皆為空性,最後將自心安住在無我與空性之中。 

第十一、無因無果狀態: 

我們在觀空與打坐靜修的過程之中,容易生起某種空受,感到一切皆空,根本不存在什麼善惡因果,因此,心生無因果,無因緣,什麼都沒有,猶如虛空般的感覺,總覺得沒有因果,怎麼辦呢?由於這樣容易墮落到外道的斷見,因此,我們在打坐前後,必須要提醒自己重視因果報應的法門。我們要經常用透明的智慧去感受諸法的能量並且思考因果的關聯,內心發起慈悲心和菩提心。《光榮經》雲:“空悲雙運正法精華。”我們在打坐靜修的過程之中,觀照諸法皆空,自心安住在空性之上,同時內心發起慈悲與愛心。愛心不異空性,空性不異愛心。(愛心與空性沒有分別,空性與愛心也是一樣的) 

第十二、對治煩惱狀態: 

不僅在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不同的煩惱,而且在打坐靜修的過程之中也會遇到不同的煩惱,如果只用一個針對性的方法,的確難以全面對治,因此需要一種普遍性對治煩惱的方法,可是我們好像很難找到對治各種煩惱的好方法,怎麼辦呢?在煩惱生起時,應當首先去尋找煩惱的根源、觀照煩惱的本性、將煩惱歸回空性之中,觀照空性猶如能治百病的偏方妙藥,只有觀照空性才能將煩惱散盡,將煩惱歸回虛空之中。這一方法,最好是在煩惱剛發生時加以利用,如同堵住了泉口一般,以後的煩惱水自然就斷掉了。當煩惱正在發生時,我們運用空性把煩惱歸回空中,就如同波浪回落海中一樣,煩惱自然平息而得到解脫。我們可以運用空性與智慧的能量,將煩惱轉回正念,如同精神失常者者恢復理智一樣,這就是經中所講的“煩惱即菩提”的道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