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忍辱的人福德大福報大


 2011/9/25    熱度:37532    下載DOC文檔    

忍辱的人福德大福報大

第一節廣欽老和尚關於忍辱的開示匯集

1.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3.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4.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後終會有好處,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5.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6.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業障、開啟智慧。

7.對於他人的侮辱,能忍下來,便是我們的福報,以後還會慢慢地開智慧,忍辱也是在開我們的智慧。

8.譬如說:別人罵你,那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別,如獲至寶。對廚房的飯菜,如果嫌好嫌壞地挑剔,自己本身會損福,反而還增加煮的人的福氣。

9.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10.任何橫逆,就如同錢要讓你賺,你不要,就是說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11.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才會進步,就是自己對,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12.打擊我們的,你以為他是壞人,但是在修道來講,是有幫助的,內心要感謝他。那是西方錢,你不會賺,反而跑去哭。

13.受了別人的攻擊或批評,我們當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還要感到慶幸並感謝人家。

14.忍辱即智慧。

15.誇我們的,贊美我們的,那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這才是真正明師。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當我們受到刺激時總會想:這麼瞧不起我,我就做給你看。拿出這個志氣來,成就已經在望。

16.忍辱波羅蜜,不要說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或壓抑自己,這還有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

第二節 黃念祖老居士談忍辱的六種境界
人生總不免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許多冤枉,有許多無理橫加,種種的這些事情。但我們要怎樣忍辱呢?   
第一種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說,別人無緣無故打我一拳,唾我一臉唾沫,我當然是生了氣了,動了真心了,但是自己要克制自己。我是修行人,我不應當跟他一般見識,自己努力克制,這樣也就不思報復了。他罵了我,我沒罵他,他打了我,我沒有打他,他批評我向上級匯報我,我不打擊報復,這樣不報復就叫力忍。我受了,但是我生了氣了,還是動了心,動了煩惱,但是不去回報他,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忘忍,凡是事我就把他忘了,這就高了一步。度量很大,宰相肚裡能撐船,別人對於我如何,我從不計較,於是就把這個事給忘了。過去有個宋襄公,他手下的元帥把敵人的元帥抓了來,因為他把敵人的元帥都給放了,於是自己的元帥就生氣了,啊!我這麼辛苦把他抓來,你卻給放了,說著就在宋襄公的臉上唾了一臉唾沫。而這個宋襄公度量很大,唾面自干。唾了一臉唾沫他擦都不擦一下,讓它自己干,把這事給忘了。這又進步了。  
再進一步叫反忍,雖然人家對我無理橫加種種事情,我回頭想是我不對,責怪自己,一定是什麼什麼原因,由我引起來的,這就叫反忍。  
第四種就是觀忍。那就用上了咱們的《金剛經》所講的道理了。這個來誨辱我的、我受的侮辱以及我被受的人,都是肥皂泡,將來都是要破滅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語)這樣一觀,也就沒有什麼可計較的了,總之是肥皂泡。這個肥皂泡還是紅的,還是綠的,還是藍的,各種的顏色,有種種的差別,這差別反正是轉眼就空的,這麼一觀,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一觀照,一空就度一切苦厄。這是第四個忍。我們學佛,不是無用,而是大有用,是大安樂法門。咱們對於受用一點,就能安樂施慧。你就變了,種種問題就改了。  
第五種是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了,我卻很歡喜。沒有苦這個事怎麼能鍛煉我的忍呢!歡喜有這麼個機會,那就不是生氣了,排除了煩惱,一步一步高上去了。  
第六種就是慈忍。對於我的種種無理取鬧,是愚癡的人所為,我要憐憫他,因此我就要度他。這就不是要報復了,最初一步只是不報復,後來想讓對方得到好處,得到度脫。

 

第三節 修忍辱並非僅是忍受別人的侮辱  嘎瑪仁波切開示

本文節選自《普賢上師言教集》嘎瑪仁波切著述)第十章第五節《行菩提心》

忍辱分為三種:忍受他人惡行的安忍、忍受修行正法之苦的安忍,以及對深奧佛法不恐懼的安忍。
一、忍辱他人惡行的安忍

有時,當別人用毆打、惡言等惡劣的方式傷害我們,在暗處中傷誣陷我們,或在背後挑撥離間等等,面對這些現象的時候,心中不產生瞋恨或憤怒,就是忍辱他人惡行的安忍。

瞋心摧福善

如果我們對於他人所施加的侮辱或傷害,產生瞋恨憤怒的負面情緒,自心沒有調伏的話,就會摧毀所做過的一切功德。「一瞋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一次的瞋恨心,可以摧毀掉千劫以來,上供諸佛菩薩和下施六道眾生的一切功德與福報。如果行善法時,沒有把功德迴向給眾生,所有福報也會因為一次的瞋恨心而全部銷毀。就像一點點的火苗,可以燒毀廣大茂密的森林一樣,這是我們必須要警惕的。《入菩薩行論》中提到罪業莫過瞋,所有罪業中沒有比瞋恨更嚴重的;「難行莫勝忍」,沒有一種功德比忍辱更難修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努力修安忍。

如果我們理解瞋恨的來源,就比較容易會忍辱。無始以來,每個人都以我為中心,不斷地輪迴,在轉生中,我執也不停地膨脹,從深重的我執中,產生對自己特別自私的愛。如果遇到有人對我們正面評價時,就會很高興;得不到正面的評價或尊敬的時候,就會產生瞋恨。這時,隨著別人的好惡,我們的情緒常常因世間八法:得、失、稱、譏、毀、譽、苦、樂而起起落落。所以,當別人用肢體或語言傷害我們,或用其他的方式毀傷我們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強烈保護自己的心態,忍耐度非常薄弱。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面對外來的惡行,最大的對治力,就是對外境產生慈悲心。如果能從心中發出慈悲心,就能夠很快調伏瞋恨;如果不好好調伏瞋恨的話,最後,我們的心會因為沒有正思惟來引導,反而被瞋恨的負面情緒所控制牽引,無始以來所累積下來的功德,一剎那間,就會消失得一干二淨。

忍辱是最難修的,沒有人惹你的時候,你沒有感覺,以為自己修行得很好;一旦心被外境牽引,你會發覺,整個情緒就像海上的浪花一樣,相互疊起,難以平息。自己一個人修行很容易,要對境修行就難了。以前我也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和尚在修行,剛好他的師兄從旁邊經過,問他:「你在修什麼?」他說:「我在修忍辱啊!」突然「啪!」的一聲,他的師兄一巴掌打過去,打在他的臉上,他馬上站起來說:「你為什麼打我?」師兄反問他說:「你不是在修忍辱嗎?為什麼現在不修了呢?」一個人修的時候,因為沒有對境會讓修行者產生貪、瞋、癡,大部分獨自離染去修,比較容易,可是處在現實環境中,要真正修行就很困難了。

人的心,不論是快樂也好,痛苦也好,正面或負面的情緒也好,只要在心中產生過一次,就會成為一種「因」,種在阿賴耶識裡。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不斷地增添覆蓋。當有一天,某一件事情觸動到比較敏感的神經,腦波傳達的負面訊息比正面快好多倍,一下子可以把幾個月前、幾年前、幾十年以來的情緒,通通連貫,爆發出來。

有的人只會單方面思考,很容易鑽牛角尖,一瞋恨起來,常常會傷害自己。我們和人吵架時,心中很氣、很痛,氣得刻骨銘心,只要別人罵過我們一次,我們的我執就會記上一筆;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情緒快穩定時,又去想一下,對方當時如何如何,一再又一再地產生瞋恨心,傷害自己。你一直在重復記憶,幫助別人來傷害自己,又把這個罪過推說是別人造成的。就好像家裡不小心發生火災,你責怪為什麼有人要創造火柴和電力一樣。自己要學會檢討,否則,瞋恨的結果,不是傷害別人,到最後,多半是傷害自己。這現象是什麼引起的啊?其實是自己在挑撥自己,是我執在作祟,自己卻不知道。

人始終不認為罪業是自己造的,都認為是人家做的,這就是人的壞習性。無始以來,人大多往外觀察別人,很少觀察自己的內心。所有的情緒大多是透過我執,膨脹延續。佛法常常講,要放下我執,不是要你失去自我,而是要把對自我的執著放下。我們想想,除了別人的過錯以外,自己有沒有罪過呢?當然有,不管我們認為自己多好,天底下沒有一個樂器,可以單靠一個個體發出聲音來的。拍手的時候,要用雙手,才會發出掌聲;打鼓、敲钹的時候也是一樣,要上钹和下钹一起碰撞,才有辦法發出聲音。天底下的事情也是如此,很少是一個人完全沒有任何錯誤,只有對方是錯的,這是非常之少。

印度有一位高僧,是施身法父續傳承的祖師——帕丹巴桑吉,他曾經來到西藏傳法,他講過:「認為敵人在傷害我們,是我們的錯覺,能把瞋心轉換成悲心,對我們是最受益的。」阿底峽尊者以前也講過:「對所受的傷害不要去瞋恨,如果對傷害瞋恨的話,那就沒有對象可以修忍辱。」所以,遇到有人加害我們,如果我們可以斷除瞋恨,修安忍之心,反而可以清淨很多罪障,依靠安忍,可以圓滿廣大的資糧。

阿底峽尊者到西藏的時候,西藏滅佛的階段已過,佛教開始大規模的盛行,因為他是全印度最好的高僧,所以他到西藏時,全西藏人對他非常尊敬,沒有一個人敢惹他生氣,他講什麼都是對的。他認為這樣沒有辦法修忍辱,就找了一個脾氣很不好的侍者,和他生活在一起。那位侍者不像其他人,對他惟命是從,還經常忤逆他,很多弟子看了覺得很不順眼,認為一位高僧,不應該受一位侍者的氣,有人建議他辭退那位侍者,可是阿底峽尊者卻說:「這位侍者對我恩重如山,因為他會惹我生氣,讓我修忍辱,要不然沒有一個西藏人敢惹我生氣,我永遠沒有修忍辱的機會。」所以,為了學習忍辱,一切逆境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

難行莫勝忍

忍辱的功德非常大,難行莫勝忍,沒有一種修行比忍辱更難修,表示修忍辱的功德跟它的難度一樣大,所以靠忍辱可以累積無邊的功德。很多古代的高僧大德,對於傷害他們的人,都當作上師看待。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大部分的寺廟早已不存在,佛經也不容易取得。我的上師曲札大堪布,當時是很有名的佛學家和藏醫,他先前將許多佛經安置在山洞裡,沒有想到因為山洞太潮濕了,損壞了一大半。當大家把佛經帶回來的時候,我們不禁在一邊叫:「好可惜喔!」他就說:「沒有關系!難得我們有機會可以好好再繼續用手抄寫佛經,這樣做反而有更多的功德。」本來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對上師來講,卻是累積功德的機緣。他以前常講:「沒有人摧毀寺廟的話,我們哪有機會蓋寺廟?他們替我們創造了一個做功德的機會,不是應該高興嗎?應該感謝他們才對!」那時,我們沒有辦法理解,現在當然明白了!

很多修行修得很好的人,遇到逆境時,仍然很自在。前世的丘祝仁波切,當年被關在監獄裡。每次獄卒送餐進去時,他吃了一半以後,剩下來的都作成業障食子,做好以後,就叫守監獄的人幫他布施出去。因為每日三餐,幾乎一半的食物都被他用掉了,那些人很生氣,後來就減為一天兩餐,他還是如此做,最後改為一天送一餐時,他還是這樣做。門衛就受不了,決定不要送食物給這位老人了。雖然已經一天沒有進食,而這位老仁波切仍然繼續打坐,反而覺得在監獄裡很好修行呢!

到了第二天,食物也沒有送進來,侍者在旁邊看了很難過,他還是依然禅坐。沒有食物的三天裡,他一直以為是夜晚,天還沒亮,一直在禅修。到了第四天,有人送食物進來了,他就問:「是不是天亮了?」接著,他又把食物吃了一半,另一半還是做成業障食子,請人送出去。他在牢裡,一直持續這樣做。

修行人的定力,在遇到逆境的時候才會顯現出來。很多人把逆境當成修行來看待,就像剛才講的前一世的丘祝仁波切和我的上師一樣。對一生修行的他們來講,常常把別人對他們的傷害,當成是上師傳法一樣,認為沒有人瞋恨自己的話,無法修忍辱。

我們看看周遭瞋恨心很強的人,很少人會喜歡他,甚至連家人、親戚朋友都不願意和他在一起。有些人表面看起來很風光,有錢有勢,可是因為脾氣不好,平時都含著瞋心對待人。這種人往往過度逞強,擅於偽裝,表面上給人的印象好像很強勢似的,但在偽裝的面具下,卻很脆弱,最後只落得自己孤單一人,無比寂寞。

至於有些嘴巴不好,心腸卻不錯的人,我們說他是「刀子口,豆腐心。」這種人也是需要檢討。語言帶刀,會傷害人,讓人心碎;嘴巴壞,表示語業沒有修好。如果有人說某某人修行修得很好,只是瞋恨心大了些,其實,這也是值得商榷的。因為沒有一個聖人,是帶有瞋恨心的;瞋恨心和修行的成就,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調柔身語意

我們不管遇到任何情境,都要好好調伏自己的身口意。藏人比喻說,修行忍辱,要將身口意調柔到像是腳踩在棉花堆裡似的,軟綿綿的,沒有感覺一樣。不管別人如何傷害你,如果你能以很柔軟的心和態度來應付的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弱者,到最後終會是個贏家。從古到今,哪一個強悍者勝利了呢?多少君王幾乎都是因為強悍而嘗到慘敗的命運。反而是那些以慈悲溫和的方式,靠忍辱來和別的民族相處的人,才會長治久安。以佛教來講,佛法能流傳這麼久,對現代的人心還有這麼深遠的教化,這就是佛陀大慈大悲的精神影響所致。

傲慢與瞋恨

瞋恨心很重的人很難修忍辱,但是傲慢心重的人更難修忍辱,因為世間八法,都和自己的聲望名利起落有關。如果人對外界種種得失,乃至一點點的謾罵諷刺,等等任何負面事情,內心沒有作調整的話,很容易被外緣引動深藏內在的傲慢心,傲慢心一被刺激,就會受不了而動怒。這時,瞋恨心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發出來。發怒暴躁的來源大都是因為我慢。如果一個人很謙虛的話,別人講什麼都不在乎了。

一般剛開始修行的人,都比較謙虛,也很有虔誠心,對自己身口意的言行會比較謹慎;可是,修行時間一久,慢慢就麻木了。久而久之,以為自己已經修得很好了,會自以為是。所以我們常開玩笑說:「學佛一年,佛在心裡;學佛三年,佛在眼前;學佛十年,佛遠在天邊!」學佛越久,若沒有時時往內觀照,就會和佛法背道而馳,越來越遠了。

不只是在家學佛者如此,出家法師們也是這樣,以為自己出家一、二十年,修行也修了二、三十年,常常炫耀自己學佛時間很長,可是,這和內在是否真正在實修,有沒有調伏好自己的身口意,是兩回事。學佛久的人,不一定有能力調伏自己;學佛時間短的人,未必就沒有這個能力。有的時候,剛入門的人可能遠勝過修行幾十年的人也說不定。所以我們要經常聽聞佛法,深入思考,長時間觀心,時時檢視自己的身口意,不然,就很難調伏自己的心。

如果你不修心,讓我執一直膨脹,不管你身在佛堂十年、二十年或一輩子,一點意義都沒有,通常我們稱這種人為佛油子或佛油條,因為他的心已經硬梆梆的,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變柔軟了。本來我們學佛,是希望用佛法來調伏自己負面的心性和行為,淨化貪、瞋、癡、傲慢、懷疑嫉妒和分別心的,但是如果學了佛,反而變得更傲慢,更容易發脾氣的話,那就是和正法相違背了。這時就要反過來檢討自己,有沒有把佛法運用在心裡?以正法調伏自心,是修行的要點准則,只要能調伏自心,就勝過無數高深的見解和其他的修法了。

二、忍受修行正法之苦的安忍

為了追求或修持正法,不顧身心性命,忍受一切艱辛困苦或嚴冬酷暑,赴湯蹈火,奮不顧身,這是忍受修行正法之苦的安忍。

因為世人能接觸佛法的機緣本來就很少,我們現在能聞思修,是很不容易的。在密續經典裡提到,佛陀曾經為了尋找佛法,跨火海,過刀山,即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無所畏懼。

世間法和出世法並融

有些人以為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可以同時圓滿;認為修持正法不需要苦行和精進,在現世中從事世間事業,享有名望的同時,可以在舒適安樂中,修法成就,但這是不可能的事。

一些被許多人公認世間法和出世法都很圓融的人,必定是在世間法比較優秀,絕對不可能在出世法上有真正的成就;想要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兩者兼得的人,就好像將一根針的兩端都磨成針尖一樣,那是不能用來縫衣服的。我們偉大的導師釋迦牟尼佛,也是放下世俗一切的榮華富貴,歷經苦行,精進求法而悟道的,他也沒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同時成就的方法。

自古以來,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經過長期精進修持而證悟的。他們並不是不知道要同時追求世間法和出世間法,而是這兩種法在本質上根本是不一樣的,方向不同,不可能同時圓滿。古人為了追求無上究竟之法,都是將世俗瑣事放下,歷經苦修,精進忘身,最後才得以成就。沒有一個人可以在世俗的安樂舒適和名利雙收中成就的。有些人想先追求世間上的成就,或為了得到施主廣大的供養,才決定去閉關修行的話,不要說會不會成就,他在閉關之前就已經著魔了。

當然,現代工商社會的人,尤其是在家居士,要完全放下家庭和工作,遺世獨修,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如果能將佛法心要精義,完全透徹明白,按部就班,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長期不間斷實修,就很難能可貴了。

珍惜佛法

釋迦牟尼佛曾經為了求得四句佛法,把自己全身點燈供養諸佛;常啼菩薩為了追求般若波羅密多,割下自己身上的肉,賣錢來供養,又灑自己的鮮血來淨化大地,佛經上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故事。我們現在當然不用學他們這樣做,因為對我們來講,要取得佛法太容易了。但是相對的,我們也似乎不太珍惜佛法。因為佛法教育的不足,很多佛教徒已經泡沫化了。

我們小的時候,為了學佛,自己帶著一點食物,離開家鄉,遠至偏僻的西康求學。到了那邊,要先學會當地的語言。學完語言以後,常常跟著上師搬家,今天在這個地方住,明天搬到另一個地方,居無定所。因為一開始學習佛法就很辛苦,所以,對所得到的每一句佛法,像得到寶藏一樣地珍惜。

那時候,因為時代的變革,我們要念誦的佛經和研討的教材,都非常匮乏,所以都用手抄寫。那時抄寫的佛經,大多是很長的理論和儀軌,我們很有耐性地抄在本子裡,密密麻麻的。通常你先抄一段,我再抄一段,抄完再遞給下一位繼續抄,大家一起來寫。一張紙裡面,有十幾個人的字跡,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當時用草書記下來的佛經。

那時候的西康地區,生活條件很差,沒有一棟好房子,很多人都住在帳篷裡。晚上讀誦佛經時,要買煤油點燈來看;買煤油時,還要看你有沒有滿十八歲。一個人一個月限制只能買一斤的煤油,一斤的煤油根本就用不了幾個晚上。所以,我們在晚上,只能在有月光的時候讀書,一個月只有十幾天有些月光。冬天時,就在野外零下二、三十度下,追著月亮看書;當天亮的時候,身上羊皮襖上的羊毛,都結了冰。在那樣艱辛的環境中所學會的法,自然會運用在心上,不像你們現在從經書上面一掃瞄就過去了。

當時我們上課的地方,是一個小小的帳篷,裡面只可以容納幾個人。我們幾個比較資深的堪布和喇嘛,擠在上師的身邊,其他二十幾個喇嘛坐在帳篷外邊。當冬天溫度低到零下十幾度的時候,大地全都結冰,雪則一層一層的堆積上去,最後都變成冰塊。我們要小心翼翼在雪地上走路,走在上面,還要用腳試著用力去踏,看看地面的冰雪是不是堅硬穩固了,再放腳踏下一步。當上師在冰天雪地中講課時,我們會偷偷打開帳篷的小窗戶,看到坐在外面雪地上的喇嘛,屁股下墊著小樹枝。下雪時,喇嘛們用袈裟保護好經書,身上被雪覆蓋也沒關系。講完課,起身的時候,身上穿的羊皮襖和冰雪黏在一起,整個衣服下面都濕答答的。我們就這樣一年、二年、三年這樣學習佛法,一直堅持下去。當然,另外還有很多艱辛的學習歷程,是你們難以想象的。

對你們來講,聽聞每一堂課,最多只是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這中間,只不過希望你好好坐著聽課,不要亂動而已。能夠把身心安定下來,用心聞思修,固定來共修,或參加法會,就是最大的忍辱了。

而像我們小時候,經由這種過程所得到的佛法,就會非常非常珍惜,因為實在得來不易喔!自古以來,許多高僧大德成就的來源,就是因為珍惜佛法。所以,珍不珍惜佛法,是修行成就的主因。所以,為了追求稀有難聞的正法,我們更應該不顧一切,斷除世間貪欲,不畏嚴寒和暑熱等等修行的辛苦,好好修安忍才是。

三、對深奧佛法不恐懼的忍辱

學佛時,對於佛法實相空性或深奧勝義的義理,如果不了解,不應該產生邪見或毀謗,應該想方設法,讓自己能正確地理解,並毫無顛倒的受持,這是對深奧佛法不恐懼的忍辱。

我們雖然是大乘佛教徒,對許多教義還沒有很深入了解之前,聽到某些稀有殊勝的理論或妙法,往往會產生恐懼和懷疑之心,這並不是佛法有什麼可怕,而是一般人在不理解真相的狀況下,會被從未接觸的理論嚇到。如果因為不明白或懷疑而產生毀謗,就會造作捨法罪業,無數劫中,不能從地獄中解脫。

在佛陀時代,有些很傲慢的比丘,剛開始認為佛陀講的法,都有「實有的我」存在,是真實的人在真實修行,到最後,是真實的成佛。沒有想到,當佛陀講到一切諸法皆空,講實相空性勝義的時候,這些比丘無法接受這些見解,受不了而吐血,最後轉生時墮入地獄。

  以前,阿底峽尊者在印度的時候,有兩個行持十二頭陀行的比丘來請問佛法,當阿底峽尊者講到人無我的時候,兩個人聽得很歡喜,因為從頭發到腳底,一一分析去尋找「我」的時候,真的找不到「我」在哪裡。但是,當阿底峽尊者講到「法無我」時,他們就完全沒有辦法接受了,當下兩個人就捂住了耳朵說:「請尊者不要再講下去了,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佛法。」當阿底峽尊者開始念《般若心經》,念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的時候,兩個人就嚇得跑走了。所以,阿底峽尊者說:「如果沒有修菩提心,對深奧的正法沒有信心的話,只靠持守戒律,是很難解脫成就的。」

大乘佛教剛開始弘揚時,小乘佛教徒對大乘佛教非常排斥。當龍樹菩薩弘揚大乘佛法的時候,印度的小乘佛教徒稱他為「魔道比丘龍樹」,認為「魔道比丘龍樹」在傳揚邪教,根本沒有人尊稱他為菩薩。慢慢的,當大乘佛教越傳越廣之後,大乘的理念漸漸就被人接受了。

大乘佛教實修的精華是金剛乘,可是,現在有些大乘佛教徒就像以前小乘佛教徒排斥大乘佛教一樣,對金剛乘非常排斥,認為金剛乘不是正統的佛法,以為修密會走火入魔,只要修顯教就好了。這些人不知道,批評一個比丘時,只是對一個人作毀謗;可是排斥金剛乘的時候,就是對佛陀的教法作毀謗,就算這個人皈依了三寶,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常常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毀謗佛法,就是對佛陀的毀謗;對佛陀和佛法毀謗的話,所受的皈依戒就完全破掉了。連最基本的皈依戒都破了,還有什麼虔誠心和信仰可言呢?這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很多人不了解金剛乘的真義,錯將自己偏執的想法,來毀謗密宗。如果你不了解密法,就不要隨意批評。西藏人常說:「小鳥所吃的食物,不一定是小蟲;人的眼睛所看到的現象,不一定是真的;人講的語言不一定是真話。」任何一件事情,要想方設法明白事實的真相;對於佛法的理論,更要透過我們的心,來明白其中真正的涵義。

如果不知道真正的道理,就要多用心研究。曾經有人問我:「顯宗只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和釋迦牟尼佛幾尊佛菩薩而已,密宗的佛像太多了,實在沒有辦法辨認。」我就說:「顯宗經典裡詳載了眾多的諸佛菩薩,比如八十八佛,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化身,在偉大的《華嚴經》中說,一粒塵土裡,也有無量無盡的諸佛菩薩。佛菩薩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密宗和顯宗不是以佛像的多少來區別的啊!」

以前,西藏高僧薩迦班智達曾經講過:「愚昧者少言為妙。」也就是說,如果你不知道真相的話,還是少說話吧!我們現代人,常常外行裝內行,看任何一件事情,聽某位法師講經,或對某位師兄的表現,不是從中學習自己所欠缺的,反而習慣性盯著對方挑毛病,看看能不能找出對方的缺失,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相互挑剔的風氣。這種負面風氣一直擴延,就會傷害很多人和團體,到最後,整個社會就會變得很偏差,很激進,可是卻沒有人願意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任。世間上的人,因為無知而釀成很多禍害。如果學佛的人也用這種心態去對待修行人,或看待深奧的佛法的話,那就是更無知了。

很多人認為密法是高僧大德或上上根器的人修的,我們修不來,所以膽子很小,不敢接觸。其實,面對深奧的妙法,我們要懂得「安忍」,在你不明白之前,要先學會安下來了解,審慎對待,好好探討未知的領域,當你逐漸明白之後,就會消去恐懼和不安。我們要試著調伏自己的小膽量,破除邪見,對任何佛法絕不可以隨意否定。

在濁世來臨,人心迷亂的時候,有些人會利用佛法,掩飾自己的魔念,作為廣收名利的手段;有的則冒充上師或喇嘛,假借弘揚佛法,達到私人的目的,將佛法作種種負面的運用。這些人不如法的作為,自有他們的因果。無論如何,佛陀永遠是偉大的,佛法永遠是殊勝的,佛法本身的純潔和神聖,是不容置疑的。

 

第四節 佛經和法師開示匯集

發一念嗔,毀滅百千劫積累的善業

1.對凡夫和菩薩起嗔恨心的後果(大願法師開示)
如果你嗔恨的對象他表面是一個凡夫, 內在是一個菩薩(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對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煩了, 你一千個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被破壞了。
如果你所嗔恨的對象是一個凡夫, 你對他起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毀滅一百個大劫的功德;
所以我們修行就很難, 想成就很困難, 因為不能降伏自己的嗔恨心

2.
發脾氣是一切如來都救不了的.
佛經上說世間之疾莫過猛風, 怨念之徵復速於彼, 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發脾氣叫做火燒功德林, 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燒盡. 對普通人嗔恨發氣一次,毀滅一百大劫積累的福德, 對父母長輩大德君子發怒, 毀滅一千大劫積累的福德.(《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

3. 讓父母發嗔者,會墮落地獄畜生餓鬼 -- 工作不順,感情痛苦,辦事不順,資財匮乏,心情抑郁,人緣差。報恩品說: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
4. 仁煥法師:和氣生財, 惡口者得貧窮現世報

還有和氣生財的道理,人一旦生氣了,就把財趕走了。而且生一分鐘的氣,會得到三天的病;生一天的氣,那要得到四十天的病。所以生氣好不好啊?(眾答:不好。)
5.
網絡上罵陌生人,罵一次削4祿
惡語向所尊為十過,向平交為四過,向卑幼為一過,向聖人為百過,向賢人君子為十過。即:罵父母長輩是10, 罵普通人是4, 罵晚輩是1, 罵聖人是100, 罵君子是10過。(出自淨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親手書寫的蓮池大師自知錄。)
6.
一把怒火燒盡一切福祿
有個居士, 精進持戒修行幾十年, 女兒卻得了癌症, 一家人終日以淚洗面。他很不理解, 就去問師父為什麼會這樣, 師父告訴他: 因為你脾氣大, 常常說話割傷別人的心, 佛菩薩的神通再大也敵不過你的業力.
7. 阿難問佛陀: 為什麼有的人學了佛就得到了富貴,還擁有了和諧的伴侶, 有的人學了佛還是衰耗呢?佛陀說, 你即使念經求佛還是衰耗, 其中一條原因就是你愛發脾氣愛動怒嗔恨愛罵人
.
8. 諷刺別人就可以嗎
?
有個女人請佛來她家供養, 佛先答應了一個窮人, 就沒有答應她. 這個女人嫉妒之下, 就諷刺那個窮人, 結果這個女人後來五百世都貧窮。網絡上說話諷刺人的要小心了,自己諷刺別人什麼,自己五百生都會如此。

9.
怨天尤人裡也帶了嗔念
淨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自知錄載:怨天尤人一次,減三善。印光大師親口說:你遇到不順,逆境,但是不怨天尤人,那麼你必定有後福或者子孫興盛。
10.
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
 
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以下9大害處:
   (1)
傷腦。氣憤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沖,還會導致腦溢血。
   (2)
傷神。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無精打采。
   (3)
傷膚。經常生悶氣,會讓你顏面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生。
   (4)
傷內分泌。生悶氣,可致甲狀腺功能亢進。
   (5)
傷心。氣憤時,心跳加快,出現心慌、胸悶的異常表現,甚至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
   (6)
傷肺。生氣時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氣逆、肺脹、氣喘咳嗽,危害肺健康。
   (7)
傷肝。人處於氣憤、愁悶狀態時,可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疼痛。
    (8)
傷腎。經常生氣的人,可使腎氣不暢,易致閉尿或尿失禁。
    (9)
傷胃。氣懑之時,不思飲食,久之必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聽一個老師說過,胃病,胃癌就是因為怨)
    11.
怨恨嗔心重的人,是因為過去殺死生靈過多,冤孽太重,一身怨氣

 

第五節 化解嗔心的幾種辦法

平時遇到事情時要勤修以下四觀(不必全觀,觀其中之一即可):

一觀:世上沒有一個壞人、惡人、敵人,所謂的惡人是因為其錯誤的認識和習氣導致了錯誤的行為,我們應該予以理解。 ­

二觀:人生如夢,在此夢中我們不應沉湎快樂,不應執著痛苦,夢中我、人、快樂、痛苦等等一切皆為虛幻,當一覺醒來時,無可尋覓。正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三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是佛,未來還是佛,不增不減。惹我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妄念,我若起嗔心,則是對他的妄念發脾氣,以我之妄念糾纏他之妄念,如此愚昧可笑罷了。因為自己執著我相、人相,所以才做此愚昧之事。若無我,他惹誰了?若無他,誰惹我了?我之妄念若消,他之妄念亦亡。 ­

四觀:此惡人即是以前的我,在無量劫的時間內,我做過和他一樣無恥的人、和他一樣愚昧的人,和他一樣凶狠的人。其時縱是惡人,我也希望別人理解我,愛護我,關心我。我能理解眼前的此惡人,即是理解前世的我,我若能理解前世的我,我也應當理解眼前的惡人,雖然我不贊同他,甚至反對他,但我應當理解他、愛護他,關心他。 ­

嗔恨心重,說明這個人的業障習氣很重,很容易生嗔恚心,看人不順眼,看事也不順眼,這是他的業障。但是對真正修行人來說,他是善知識,為什麼?沒有這些人天天來找麻煩,天天來罵你、侮辱你、欺負你,你的忍辱波羅蜜到哪裡修?所以遇到這些人,我們一切承受,合掌恭敬,接受教訓,一句話也不回。他說完了,謝謝他,阿彌陀佛!他每一次罵,你都是這個態度,久而久之,他會覺悟,他會感動。絕對不可以對罵,對罵就沒完沒了。他一個人罵,罵累了就不罵了。他在那裡罵,我在這裡念阿彌陀佛,讓他罵,這是消自己的業障。他替我消業障,我應當感謝,我念阿彌陀佛回向給他。如果別人贊歎你,也不要生歡喜心,這未必是真的。人家恭維你,要想到我哪有這個德行讓人贊歎,要生慚愧心。 ­

生氣,在佛教中稱為嗔恨心。通常,是對我們不願聽見、看見的人或事的反應。尤其是自我受到傷害後,我們往往條件反射般地現起這一煩惱。 ­

  阻止這種情緒的發生,主要是從平時開始預防。其關鍵,在於淡化自我,並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同時,積極修習愛心、慈悲心,以此化解並消除嗔恨。

 

第六節 如何巧妙化嗔恨心為大福報

嗔恨心,是對自己不喜歡、討厭的事物和人產生一種排斥和厭惡的心理;嗔恨心可大可小,小到抱怨、指責;中到批評、謾罵;大到殺心、毀滅心。

《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中索達吉堪布宣講:只生一次嗔恨心,就足以將千劫中所積累的供養佛陀、布施眾生、嚴謹持戒等所有福德摧毀無余。一嗔是指成辦某一件事從頭到尾的時間。宗喀巴大師說,發菩提心的人若對發菩提心的人生嗔恨心,就會摧毀千劫福德;若對沒有發心的凡夫生嗔恨心,就會摧毀百劫福德。

和很多同修一樣,我也一直用(世間忍)的方法來抑制嗔恨心,在心理學上其實就是壓抑,嗔恨情緒上來了,努力把它壓下去,記住是壓下去而不是化解掉了哦,這股嗔恨的能量還在,只是被你壓到潛意識裡了,這股被壓抑的嗔恨能量在干什麼呢,它在積累,好像火山一樣在不斷積累著可怕的能量,你越是忍,累積的能量越多。直到有一天總爆發。看過很多案例,為什麼很多平時的老實人能突然拿把刀就把人殺了,他積累的能量太多了,忍無可忍。(有的師兄從空性來忍,空性非人人可操作,空性之忍不在本貼討論。)

那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從忍(世俗忍)下手,而要從思想下手——你不要自以為聖,要以人為鏡

什麼叫自以為聖”——什麼事情都是別人的錯,我是對的,是無責任的。

什麼叫以人為鏡”——就是把你嗔恨的對象當作你修行的鏡子,反思下,被嗔恨對象的錯你有沒有。

那麼如何具體操作呢,我告訴大家一個技巧——把別人的錯誤普遍化,再反觀自己有沒有這個普遍化的錯誤。

下面舉幾個具體的例子:

1、菜市場。

大家去菜市場買菜,應該多數人經歷過小販缺斤短兩的待遇,我經常見到很大年齡的人在和小販為了幾角錢吵架。小販對你缺斤短兩時,你的第一反應:憤怒或嗔心,心裡罵人。你的第二反應:忍忍吧,我是學佛的。這樣的忍,你能忍多久呢,多數人不跟小販生氣,也會拿老婆孩子或著什麼其他出氣吧。

我的建議是你在第一反應嗔心生起之後,插入這樣的一個思維,程序如下——

小販對你缺斤短兩時,你的第一反應:憤怒或嗔心。——觀照覺知:我在生氣。

你的第二反應:是判斷,把錯誤普遍化——缺斤短兩這樣行為是變相盜竊。——正念:因果判斷。

你的第三反應:反觀自己——我有沒有過盜竊或變相盜竊呢?———忏悔:我之過錯。

 

你用的windows是微軟授權購買的嗎,你用的word是買的正版嗎,你下載的電影和歌曲是作者同意的嗎?你付費了嗎,你在單位用的電話和紙筆電腦打印機都是干公事嗎?甚至你穿的衣服也許是盜用哪個品牌的設計呢?你呼吸著地球的空氣喝著地球的水,你感謝過地球媽媽沒,你為地球的環保做過貢獻沒?想到這裡我們其實和小販一樣都有盜罪,那麼嗔恨之火立消,這就是打掉自己的自以為聖的聖人心理,以你嗔恨的對象為你自己修行的鏡子。

你的第四反應:修行消除盜竊的業障,也為小販回向,這就是同體大悲。———生起慈悲心。

2、夫妻吵架:比如老公埋怨妻子吃素

你的第一反應:嗔心,這個人業障深重,很討厭 ———觀照覺知。

你的第二反應:是判斷,把錯誤普遍化——老公堅持吃肉是因為慈悲心沒生起和愚癡——正念。

你的第三反應:反觀自己——我有完全的慈悲心和不愚癡嗎?——忏悔。

既然我有完全慈悲不愚癡,那麼老公責備我不吃肉,我為什麼還生氣呢?還在心裡責備呢?當別人對我不公正時我真能做到不嗔恨而同體大悲嗎?我真的完全懂得因果報應的道理嗎,其實還只是一知半解呢?這就是打掉自己的自以為聖的聖人心理,以你嗔恨的對象為你自己修行的鏡子。

你的第四反應:修行使自己更具慈悲心和智慧,也為老公回向,這就是同體大悲。———慈悲。

3、如果你只求福報,有一個歷史故事,說明如何以化解嗔恨心來求福報。

中國歷史上最有福報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儀,輔助四代國君的元老,屹立不倒,不能不說他已得處事謀福三昧。當時是戰亂紛飛,郭子儀的對手就把郭子儀的祖墳給挖了,郭子儀聽後大哭,但是他並沒有報復他的對手,也沒有生嗔恨之心,他說了這麼一番話:天下因為戰亂死亡之人太多了啊,因為仇恨家裡祖墳被刨的也不計其數吧,我也是領軍打仗的將軍,我的手下有多少士兵刨挖了別人家的祖墳呢?現在輪到我了,也算我郭子儀不孝父母罪孽深重啊。

我們看郭子儀的第一反應就是把對手的錯誤普遍化:刨祖墳是因為亂世中的仇恨

第二反應反觀自己:我郭子儀的軍隊就沒有刨過人家的祖墳嗎

第三反應:是我郭子儀之罪,不再報復,不再嗔恨。

所以我們看郭子儀的大福報不是白來的,是自己修來的,面對祖墳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處事謀福三昧。

4、大家可以看到這種化解嗔恨心的技巧集合了日常四種主要修煉

1)、觀照的修煉

2)、正念的修煉

3)、忏悔的修煉

4)、慈悲的修煉

5、如果有的人觀照的功夫差,不能在嗔恨心生起的當下就意識到它化解它,怎麼辦?

事後慢慢按照程序思維化解轉化,保證你今後第二次想起這個氣人的事情不再生氣,別在心裡一遍又一遍重演那個生氣事件,一遍又一遍集聚著可怕的毀滅能量。事後請靜靜按程序反思,回憶起來沒有生氣就是有效果了。

6、如果凡事忍讓,是不是就做一個受氣包?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用冷靜不帶怒氣的眼光觀察人,用冷靜不帶怒氣的耳朵聽人說,用冷靜不帶怒氣的的心情處理事,用冷靜不帶怒氣的頭腦思考問題。才能保證你不作錯事情不做後悔事情。

7、其實,說白了怒氣和嗔恨本質是什麼?就是你的自我。佛家講要無我,如何無我,化解嗔恨就是無我。
所以,請大家記住不要自以為聖,要以人為鏡上可以修佛修道修心,下可以為自己為人處事謀取福報。

第七節 一個嗔恨的念頭能制造至少92種業障

根據華嚴經開示:我們一個嗔恨的念頭,就能制造至少92種業障,所以有人修了半天沒成就。為什麼?答案就在這裡。
若一天到晚生氣、不高興、看別人不順眼。普賢菩薩說:你一個念頭就能制造這麼多業障,你一天到晚多少念頭,那還得了!
所以我們現在還在輪回中!

所以,各位同修,大家看過後,要求自己:善護念、千萬不能生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九》
於阗國三藏實叉難陀奉诏譯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復告諸菩薩大眾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隨眾生根器所宜,略說如來少分境界。何以故?諸佛世尊,為諸眾生,無智作惡,計我、我所,執著於身,顛倒疑惑,邪見分別,與諸結縛恆共相應,隨生死流遠如來道故,出興於世。
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余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何等為百萬障?所謂:
1.
不見菩提障;
2.
不聞正法障;
3.
生不淨世界障;
4.
生諸惡趣障;
5.
生諸難處障;
6.
多諸疾病障;
7.
多被謗毀障;
8.
生頑鈍諸趣障;
9.
壞失正念障;
10.
阙少智慧障;
11.
眼障;
12.
耳障;
13.
鼻障;
14.
舌障;
15.
身障;
16.
意障;
17.
惡知識障;
18.
惡伴黨障;
19.
樂習小乘障;
20.
樂近凡庸障;
21.
不信樂大威德人障;
22.
樂與離正見人同住障;
23.
生外道家障;
24.
住魔境界障;
25.
離佛正教障;
26.
不見善友障;
27.
善根留難障;
28.
增不善法障;
29.
得下劣處障;
30.
生邊地障;
31.
生惡人家障;
32.
生惡神中障;
33.
生惡龍、惡夜叉、惡乾闼婆、惡阿修羅、惡迦樓羅、惡緊那羅、惡摩睺羅伽、惡羅剎中障;
34.
不樂佛法障;
35.
習童蒙法障;
36.
樂著小乘障;
37.
不樂大乘障;
38.
性多驚怖障;
39.
心常憂惱障;
40.
愛著生死障;
41.
不專佛法障;
42.
不喜見聞佛自在神通障;
43.
不得菩薩諸根障;
44.
不行菩薩淨行障;
45.
退怯菩薩深心障;
46.
不生菩薩大願障;
47.
不發一切智心障;
48.
於菩薩行懈怠障;
49.
不能淨治諸業障;
50.
不能攝取大福障;
51.
智力不能明利障;
52.
斷於廣大智慧障;
53.
不護持菩薩諸行障;
54.
樂誹謗一切智語障;
55.
遠離諸佛菩提障;
56.
樂住眾魔境界障;
57.
不專修佛境界障;
58.
不決定發菩薩弘誓障;
59.
不樂與菩薩同住障;
60.
不求菩薩善根障;
61.
性多見疑障;
62.
心常愚闇障;
63.
不能行菩薩平等施故,起不捨障;
64.
不能持如來戒故,起破戒障;
65.
不能入堪忍門故,起愚癡、惱害、瞋恚障;
66.
不能行菩薩大精進故,起懈怠垢障;
67.
不能得諸三昧故,起散亂障;
68.
不修治般若波羅蜜故,起惡慧障;
69.
於處、非處中無善巧障;
70.
於度眾生中無方便障;
71.
於菩薩智慧中不能觀察障;
72.
於菩薩出離法中不能了知障;
73.
不成就菩薩十種廣大眼故,眼如生盲障;
74.
耳不聞無礙法故,口如啞羊障;
75.
不具相好故,鼻根破壞障;
76.
不能辨了眾生語言故,成就舌根障;
77.
輕賤眾生故,成就身根障;
78.
心多狂亂故,成就意根障;
79.
不持三種律儀故,成就身業障;
80.
恆起四種過失故,成就語業障;
81.
多生貪、瞋、邪見故,成就意業障;
82.
賊心求法障;
83.
斷絕菩薩境界障;
84.
於菩薩勇猛法中心生退怯障;
85.
於菩薩出離道中心生嬾惰障;
86.
於菩薩智慧光明門中心生止息障;
87.
於菩薩念力中心生劣弱障;
88.
於如來教法中不能住持障;
89.
於菩薩離生道不能親近障;
90.
於菩薩無失壞道不能修習障;
91.
隨順二乘正位障;
92.
遠離三世諸佛菩薩種性障。
佛子!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法為大過惡,如諸菩薩於余菩薩起瞋心者。是故,諸菩薩摩诃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十種法。何等為十?所謂:
心不棄捨一切眾生,
於諸菩薩生如來想,
永不誹謗一切佛法,
知諸國土無有窮盡,
於菩薩行深生信樂,
不捨平等虛空法界菩提之心,
觀察菩提入如來力,
精勤修習無礙辯才,
教化眾生無有疲厭,
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是為十。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