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法語:智慧


 2009/1/25    熱度:3354    下載DOC文檔    

1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中斷過,為的是幫助眾生開啟智慧、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2 要想得到智慧,唯一的方法是聽經、讀經。

3 經是幫助你開悟的,它確實有用。要怎樣聽?要怎樣讀誦?用清淨心。

4 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佛法一定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你不能開悟。

5 你知識縱然豐富,你經論看得很多,那就是《禮記》所講的“記問之學”,你記得多,你聽得多、看得多,統統是別人的,不是你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

6 自性流露是真的,是真正的學問,是真智慧!

7 佛家講真正的智慧是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定就是清淨心。

8 心不清淨,決定只有妄想,沒有智慧,這是我們自己要承認的。

9 佛法講的是真智慧,我們世間這個智慧是從意識心裡面生的,不是從清淨心生的,心意識裡面所生的是世智辯聰。用意識心來修行,不能見性。

10 念經時不分別、不執著就見性。

11 念經的時候,離分別執著,樣樣都明了,這是真正智慧。

12 念經時不分別、不執著、不打妄想,不求解經義,只是一遍一遍地念。念經就是修戒、修定、修慧,這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

13 經雲: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要想得到智慧德相,就要放下妄想執著。

14 不著相、不執著,就是般若;任何事做了就算了,不必去想它,這就是不執著。

15 用心如鏡,不著相,是智慧。

16 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真假、邪正、是非、善惡,明明了了、不迷惑、不顛倒,這就是般若智慧。

17 智慧開了,就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利害、得失。

18 不夾雜絲毫個人的利害得失,一切都放下,智慧就開了。

19 一個人真正認真去斷惡修善,斷迷邪染,修覺正淨,這是上上智慧。

20 知“萬法皆空,一切相虛妄不實”,是慧;六根清淨,心地一塵不染,是福。

21 智慧比福報更重要,因為有智慧的人不會造惡業。

22 惡業是業障,善業還是業障;要真正拔除業障,那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個業障才能拔除。

23 二六時中六根對外面六塵不起一個念頭,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觀照,那是智慧。

24 “觀照”,是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自性有智慧,自性有寂德,寂是如如不動,自性真心本性確實是不動的。

25 “開口便錯,動念即乖”,真正的般若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26 佛法的教學,最終的目標,是求究竟圓滿的真實智慧。

27 修行,起心動念、言詞舉止都要有智慧;沒有智慧,往往自己做錯了,自己還以為自己是對的,這個在佛法叫愚癡。

28 我們今天生活行為不自在,所謂是不自由,自己做不了主,處處要受約束。為什麼做不了主?就是沒有智慧,有智慧就做得了主。

29 我們現在智慧沒有了,煩惱控制了我們,所以我們覺得處處不自在。

30 學佛就是要求智慧,佛法不是求別的,這一點諸位一定要記住。

31 有了智慧,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32 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學是智慧的學問。同修們這一點要留意。

33 佛家的宗旨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佛家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怎麼回事情?如果慈悲方便要沒有智慧,那就是禍害,就是下流。

34 慈悲心跟容忍、布施、方便法,都要建立在大智慧的基礎上,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35 用識是造業,用智不造業,用智辦事更圓滿。

36 用智慧處理問題,絕對沒有過失。

37 不貪圖世間的享受,永遠保持高度的智慧,就絕對不會墮落。

38 智慧是一切德的根本,是真心的本體。

39 智慧是靈知心,能見、能聞、能覺、能知。

40 一切的才藝,與無量無邊的福報,都來自智慧。

41 清淨心是慧,善意是福德。“淨心遍法界,善意滿娑婆”是福慧雙修。

42 你能夠保持你的清淨心,二六時中身心清淨,你的智慧就會增長.無論處什麼事情,你都比別人看得清楚,比別人高明。

43 真正有智慧的人,只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44 佛教,是智慧的教學。只有圓滿的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45 智慧圓滿,永遠生活在清涼自在的境界中。

46 智慧是清淨心裡面生的,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福德從哪裡來?福德是從慈悲心裡面生的。清淨、慈悲就是福慧雙修。

47 將佛的教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之後,就會有悟處,對佛的教誨就有更深更透徹的理解,這是智慧現前。

48 能一切放下,一心一意念佛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


南無阿彌陀佛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