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我們說著慈悲,做了嗎?


 2011/10/11    熱度:2207    下載DOC文檔    

我們說著慈悲,做了嗎

  在修習慈悲之前,首先要認識到,這一心理對生命發展的意義所在。相信很多人會對慈悲這一品質表示認同,表示贊歎,但未必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實踐。因為在人們心目中,慈悲似乎就意味著奉獻,意味著付出,意味著個人利益的損失。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使很多人只是將慈悲作為一種說法。即使做一點,也無法像對待自己那麼在意,那麼投入。因為在我們心目中,他人始終被排斥在自己之外,而自利與利他也始終是彼此對立的。

  但佛教告訴我們,慈悲不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一種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為。當我們對他人心懷慈悲時,內心是調柔而開放的。這種調柔能使我們感到安寧與祥和,而這種開放則能使我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慈悲就會成為主動自覺的行為。因為我們在付出的同時就在收獲,這種收獲不在於他人的回報,而是自身心理的改善。

  但這種認識還是基於自利,或者說,是把利他作為自利的途徑。一旦面對具體的、形形色色的眾生時,新的考驗又出現了。因為凡夫心是有好惡的,是不平等的,尤其是對那些我們沒有好感的眾生,即使當做任務去做,也是勉為其難的。這樣的慈悲,往往會使我們感到沉重而退縮。那麼,如何才能使慈悲快速成長,成為內心的主導力量?

  大乘佛教中,主要為我們提供了三個修習項目,由此成就慈悲的廣度、力度和純度。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