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19個金標准
健康飲食19個金標准
每個人每天都在吃飯,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科學地吃飯。營養學專家總結出19條健康飲食的“金標准”,並指出,若能達到標准中的12條,就算達標,若在5條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時糾正。 1.吃飯時挺直腰背 人們吃飯時含胸駝背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坐在沙發上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2.特別餓時喝點粥 人在極度饑餓時,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大吃大喝容易造成食滯。特別餓時應少量進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線,然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特別餓時別進食豆漿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3.兩餐間隔4至6小時 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欲和消化。 4.先吃愛吃的食物 先吃喜愛的食物會獲得滿足感,愉快的心情能使人產生飽脹感,避免吃太多。 5.飯後別馬上用腦 飯後,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因此,一定要在飯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工作狀態。 6.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 吃飯時說話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減少、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則指出,就餐時談討論復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 7.早飯吃熱的 清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於收縮狀態,此時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中醫認為,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 8.飯後半小時再喝茶 飯後立即飲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茶中的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混合後會產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給胃增加負擔。飯後半小時再喝茶,能促進消化吸收,起到殺菌消毒和護齒的作用。 9.晚上別吃冷飲 晚上7點後,人體體液代謝下降,此時吃涼的食物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 10.飯後甜點要少吃 正餐已獲得了足夠的糖分,如果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澱粉。 11.多吃深色蔬菜 深色蔬菜是指深綠色、紅色、紫紅色的蔬菜。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到一半以上。 12.吃飯環境要安靜 吃飯時不要選擇環境嘈雜的餐館,有輕柔音樂做背景可以讓人吃得更香。 13.別一個人吃飯 單獨進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飲食單調會造成營養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飯,心情舒暢,胃液分泌相對旺盛,可使食物盡快地消化和吸收。 14.煮湯加點醋 胃腸道的酸度不足會影響鈣的吸收。因此,烹調食物時適當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鈣轉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鈣。 15.每天吃一次纖維食品 人體攝取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質,與大腸桿菌作用,會變成有害的腐敗物,纖維質可把它們包圍並排洩掉。因此,每天可吃些粗纖維食物,如燕麥、糙米、薏米、紅薯、玉米等。 16.多嚼硬的食物 較硬的食物要費勁去嚼,當咀嚼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活化了大腦皮層,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癡呆症的作用。 17.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有助於消化,專家建議,每一口都要細細地咀嚼30次以上。 18.少吃鹽 新版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所攝入的食鹽量應減少至2300毫克(約一茶匙)以內。年齡超過51歲以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攝入食鹽量應減少至1500毫克以內。 19.調味品別濫用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研究顯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僅會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還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美國《僑報》)
:素食护生 :健康 回上壹頁